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007-4-19 11:04  来源:
作者: 阅读量:1517

尽量减少误诊误治

    临床上发生误诊误治的原因很多:诸如医生的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以及临床思维等,要根据具体病例作具体分析。临床实践表明:整个医疗过程都伴随着临床思维,一个临床医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除了其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经验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临床思维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医生的成长,关系到医疗质量的高低,因而近年来临床思维受到医务界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较多。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病人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对于病人病情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下边谈谈临床思维在牙体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当询问病史时,医生的思维活动就开始了。牙体病科就诊的病人主诉大多是牙痛,医生的思维应放在“痛”字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牙痛的性质、范围、时间、发作特点等来采集询问病史,再根据主诉部位和牙病疼痛的性质特点作认真详细的检查,然后应用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病情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对无龋牙,尤其要注意询问有无创伤史?治疗史?检查时除考虑到非龋牙体硬组织病如牙齿感觉过敏、畸形中央尖、隐裂、楔状缺损、严重磨耗等病外,不要忘记检查牙齿是否有创伤性咬合?有无牙髓牙周综合征以及外伤导致的急性牙周膜炎等。正确的诊断意见来源于医生占有全面、系统、翔实的病史和认真仔细全面的检查。问病史是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可从采集病史的质量来大致衡量一个医生的水平。
    临床实践表明:在患牙即将形成牙周脓肿之际,病人的主诉酷似急性牙髓炎,有剧烈的难忍的自发性疼痛;当食物嵌塞引起龈乳头炎时,也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因而临床上考虑病情时,要顾及牙体牙周两方面。所谓思维狭窄,表现在只看到牙齿,忽略了牙周或牙齿与牙周的密切联系,以及牙齿与机体特别是与牙齿邻近的器官如上颌窦的关系。有资料报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急性上颌窦炎,三叉神经痛、流行性感冒、神经衰弱、癌肿等病人可发生反射性牙痛而首先去牙科就诊,当以上这些病症得到缓解或治愈时,牙也不痛了,说明牙痛并非牙病所致。因而医生检查不出牙齿有问题时,应及时转院会诊,以免贻误病情。口腔医生的临床思维活动要广泛活跃,积极找出引起牙痛的原因,在诊断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口腔局部,又要考虑到是否与全身疾病有关。
    所谓思维惯性,即有先入为主想当然的想法,不再去深入分析研究,可导致误诊。例如自发痛是牙周炎的特点,医生决不应听到病人有自发痛主诉时,即想当然误将患牙开髓,要知道牙周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甚至剧烈的自发痛。又如慢性有瘘型尖周炎,窦道不一定都位于患牙的唇(颊)、舌(腭)侧,可移行至邻牙附近,甚至远离患牙的部位或位于患牙同侧颌面部皮肤表面,形成所谓的皮瘘。有报道:不仅口腔科医生,其它科如普通外科、皮肤科医生对颌面部皮瘘误诊的事例时有发生。据有人统计:颌面部窦道来源于感染占60%、肿瘤7%、创伤5%、胚胎性及其它占28%;其中感染一项又有80%是来自牙源性。因此不论是哪一科的医生当遇到颌面部皮瘘时,思维要广泛,切不可忘记忽略检查牙齿。
    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也往往带有盲目性,误诊导致误治,有时还会贻误病情,甚至病人生命。临床医生诊断水平高低与否,决定于他掌握的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三大要素的深浅程度,其中掌握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很重要,据有人分析统计,误诊病例有70%以上主要是临床医生思维方法不当造成的。
二、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在牙体病的治疗中有几个观点应考虑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