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son曲线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8-6-29 10:06  来源:口腔医学
作者:易文静 王会会 张勤 阅读量:1328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本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类等其它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疾病的总称。TM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全身因素、口腔颌面局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牙合因素作为口腔颌面局部因素的一种,在TMD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Wilson曲线是评价牙合这一生物力学三维结构中颊舌向位置关系的重要指标。该曲线与TMD相关性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重点。下面就Wilson曲线与TMD相关性研究做一综述。

    1.Wilson曲线

    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Wilson曲线是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而构成的曲线。在上颌,磨牙向颊侧倾斜,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上颌的横牙合曲线。同样,连接下颌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牙合曲线,由于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因此颊尖略高于舌尖,故在下颌形成了一条凹向上的横牙合曲线,但由于下颌舌尖的位置相对较高,故下颌的横牙合曲线不很明显。上下颌牙列的Wilson曲线彼此相互吻合,使上下后牙在咀嚼运动中得以保持紧密的接触关系。

    Wilson曲线是由两侧后牙颊舌向的位置关系而决定的。后牙的颊舌向排列方向与3个因素有关。首先后牙的排列方向与是否能够抵抗强大的咀嚼肌力有关。正常的牙齿排列方向有利于牙齿分解部分牙合力,有利于牙弓能够承受强大的咀嚼肌力,有利于保证牙弓形态的稳定。当后牙排列紊乱,就会出现不良好的咬合关系,从而引起牙合力分布不均,继而使关节受力不均,而发生关节紊乱病。其次牙齿排列方向还与咀嚼功能有关。紊乱的牙齿排列方向会使咀嚼效率变差,咀嚼效率变差就会增加关节负重。关节负重若超过了关节的负荷就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后牙的排列方向还与肌肉走行及收缩的方向有关。

    后牙的垂直向排列方向几乎平行于翼内肌肌纤维走行方向。后牙的颊舌向排列方向几乎平行与翼内肌收缩的方向,牙齿的这种排列方式便于咀嚼肌力沿牙体长轴传导,减少了异常的咬合力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使髁突处于颞下颌关节窝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神经-肌肉-关节三者之间互相协调,避免口颌系统受到损伤。

    2.Wilson曲线形态的影响因素

    2.1牙弓宽度

    Kannavakis等通过对100例TMD患者模型进行测量并提出:牙弓的宽度与Wilson曲线的深度存在相关性,牙弓宽度与Wilson曲线的深度呈反比。牙弓宽度越窄,Wilson曲线越深,反之牙弓宽度越宽,Wilson曲线的深度反而越浅。

    2.2后牙反牙合与锁牙合

    无论是单侧后牙反牙合还是双侧后牙的反牙合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Wilson曲线。Barrera等提出后牙反牙合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比正常牙合患者表现出更凹的Wilson曲线。同样,后牙的锁牙合也改变了Wilson曲线,使Wilson曲线变得异常。锁牙合可导致Wilson曲线趋于平坦。

    3.Wilson曲线与TMD的关联性

    3.1Wilson曲线形态的影响因素与TMD的关联性

    3.1.1牙弓宽度与TMD的关联

    曲烁等通过分析120例志愿者的模型提出TMD患者的牙弓宽度窄于正常人,较窄的牙弓宽度会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受力特点而导致TMD的症状或体征,并提出TMD患者常伴有牙弓宽度窄并咬合接触少的特点。而咬合接触较少会增加了咀嚼运动的负担,从而影响了髁突的形态。

    3.1.2后牙反牙合与TMD的关联

    后牙反牙合可使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发生改变。错牙合可以引起咀嚼肌功能改变。与其他错牙合畸形相比,单侧后牙反牙合对咀嚼功能影响更大。Castalo等提出单侧的后牙反牙合可导致双侧的咀嚼肌不对称收缩,咀嚼肌的不对称收缩就会导致作用于颞下颌关节上的负荷的不一致,就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与结构的改变。还有些学者提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会引起颗下颌关节、颌骨肌肉等方面的功能紊乱,这是因为后牙反牙合存在牙合干扰没有适当的牙尖引导。

    后牙反牙合还会导致下颌运动的改变。后牙的反牙合单导致后牙的动态牙合接触形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下颌功能运动轨迹的差异。其表现可出现在前伸运动与开闭口运动中。后牙反牙合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改变。关节结构的改变表现在髁突上可见到髁突的形态与位置的改变。部分学者提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比正常牙合患者呈现出更多的髁突的不对称性,反牙合侧的髁突、下颌升支高度较正常侧更小。

    倪琳等也认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有差异。青少年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形态对称,髁突相对位置不对称。成年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形态不对称,髁突相对位置对称。后牙反牙合还与TMD的症状存在相关性。Egemark等对不同年龄组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20年追踪发现,后牙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区的弹响、头痛、夜磨牙存在密切关联性。

    3.1.3后牙锁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的联系

    锁牙合可导致咀嚼功能的下降,从而使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及运动发生改变。锁牙合导致部分后牙无接触,其锁结状态会影响下颌的侧方运动,进而降低了咀嚼效率。患者也多因为锁牙合侧的牙合干扰而用正常侧进行咀嚼运动,这样形成的偏侧咀嚼会影响咀嚼肌肉的动力平衡,从而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及尸体解剖均发现:锁牙合、第三磨牙伸长以及一些牙列不齐所导致的上下咬合接触异常对TMD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后牙锁牙合可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改变,形成下颌骨的不对称运动。一些学者认为后牙锁牙合是一种两侧不对称的错牙合畸形,使咬合关系长期处于一种病理状态,使颞下颌关节在下颌侧方运动中做不对称运动。

    朱兴志等也提出单侧后牙锁牙合的患者侧方运动受限,单侧后牙锁牙合可出现下颌边缘运动的不对称及髁突运动轨迹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运动可会导致关节形态及位置发生改变,口颌系统两侧肌功能失衡等异常。而关节窝、髁突、关节盘3者之间的结构位置的改变与肌功能的紊乱都与TMD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后牙锁牙合也可导致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改变。一些学者通过观察单侧锁牙合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发现,锁牙合患者左右侧髁突形态存在不对称性,锁牙合侧髁突体积、表面积、高度均大于非锁牙合侧。这可能跟患者长期非对称性咬牙合有密切的联系,非对称的咬牙合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的骨性形态发生改建。后牙锁牙合还与TMD的症状存在关联性。

    刘虎等提出后牙锁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区的弹响存在密切关联性。而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等症状会进一步诱发TMD。存在上述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易发生TMD。这些错牙合畸形导致咬合稳定性差、接触不广泛、不协调,影响着咬肌紧咬时的收缩活动,并使颞肌前束代偿性调整,咬肌以及颞肌前束活动不协调,使肌肉痉挛,促使TMD的发生、甚至使已有的临床症状加重。

    3.2Wilson曲线与TMD症状与体征的关系

    Wilson曲线与TMD症状的关联性存在较大的争议。Kanavakis等认为Wilson曲线的深度与TMD症状无关联性,并通过对100例TMD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提出咀嚼肌疼痛的患者比无疼痛患者没有呈现出更深的Wilson曲线,即认为TMD症状与Wilson曲线无显著相关性。然而,Ali等通过分析TMD患者模型,并提出两侧Wilson曲线的深度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密切相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下颌偏斜侧比非偏斜侧表现出更深度的Wilson曲线。Surendran等还提出当Wilson曲线过于平坦,则在功能状态下与牙尖交错位时都无法保证紧密接触的牙位数,引起牙合力分布不均,咬碎并磨细食物需要更多次的咀嚼运动,咀嚼效率就会降低,咀嚼肌就会受损,牙周就会产生痛觉,咀嚼功能就会受损,从而就可能会导致TMD症状。

    4.存在问题与展望

    Wilson曲线,使上下颌者彼此吻合或相似,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上下颌牙齿保持密切的接触关系,并与下颌运动方式相协调。Wilson曲线作为评价后牙颊舌向位置关系的关键指标,其基本功能、形态特点及各类相关影响因素可能与TMD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目前关于Wilson曲线与TMD联系的研究尚不完全,获得的相关结论较少。有待临床医师进一步研究Wilson曲线与TMD的关联性。从而为口腔医生治疗与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牙合、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共同构成了口颌系统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牙合与咬合力密切相关,能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受力与改建。牙合因素在TMD的病因病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引起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TMD的发生发展。其中牙合曲线作为其中的一种,在TMD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