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动物牙周袋底菌斑和厌氧菌的影响

2007-4-29 15:04  来源:口腔医学5
作者:陈铁楼 刘景昌 蔺世龙 许兵 刘国勤 宋培智 王刚 张新海 杨敏 阅读量:990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动物牙周炎袋底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  用丝线缝扎加喂含10%糖的食料形成动物牙周炎,用0.25 MPa HBO暴露60 min,每日1次,连续2周。在0、8周及治疗结束时(10周)和结束后1个月(14周)时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观察牙周袋袋底菌斑不同形态细菌比率,用厌氧手套培养箱对袋底厌氧菌计数。结果  HBO治疗结束时(10周)球菌比率较牙周炎组明显增加,螺旋体、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比率均减少,厌氧菌总数明显减少。14周时球菌、直杆菌、杆菌、梭状菌、螺旋体比率和厌氧菌总数与10周时相近(p>0.05)。结论  HBO治疗能使牙周袋底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螺旋体比率明显减少,且作用维持1个月以上。
[关键词]  牙周炎;高压氧;菌斑;厌氧菌;豚鼠
    高压氧(HBO)能使人牙周袋内的致病菌数量明显减少「1」。但对动物牙周袋底菌斑细菌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用丝线缝扎和高糖喂养形成实验性牙周炎,观察HBO对牙周袋底细菌数量的影响,为HBO治疗牙周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
    选取豚鼠60只,雌雄各30只,体重为300 g左右。随机分为3组:HBO组、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
1.2  方法
    HBO组:用丝线缝扎加喂含10%糖的食料形成牙周炎「2」,在实验8周时每日1次用0.25 Mpa HBO暴露60 min,连续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终止实验;牙周炎组:用丝线缝扎加喂高糖食料同上,但不进行HBO暴露;对照组:常规喂养。
1.3  袋底菌斑采集、染色和不同形态细菌的计数
    在0、8、10、14周时将牙面擦干,每只动物用无菌刮治器放于袋底取1颗牙牙周袋袋底菌斑(牙周袋深度为2.5-4.0mm)制成涂片,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染色后在暗视野下镜检,用油镜观察,随机选择视野,每例计数200个细菌,分别求出球菌、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所占的百分比「3」。
1.4袋底厌氧菌计数
     在0、8、10、14周时取1颗牙牙周袋袋底菌斑,放人盛有1.0ml的硫乙醇酸盐溶液的小瓶中,超声粉碎后,立即作厌氧菌分离。将标本按10-1—10-7作系列10倍数稀释,用L棒CDC厌氧基础培养基,在厌氧手套培养箱中37℃培养3—7d,选择适宜稀释度平板计数,并计算其厌氧菌数「4」。
1.5  统计分析
  用团体t检验和完全随机资料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HBO对牙周袋底菌斑的影响见表1、2。

    表1  10周和14周时各组牙周袋底菌斑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牙周炎组比较,#p<0.01;与牙周炎组比较,+p<0.05
    牙周炎组:在0—14周时,球菌比率逐渐减少,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比率逐渐增加,螺旋体比率增加最明显。HBO组:在0和8周时球菌、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比率与牙周炎组变化相似,10周时球菌比率较牙周炎组明显增加,螺旋体比率明显减少(p<0.01),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比率轻度减少。14周时直杆菌、弯杆菌、梭状菌和螺旋体比率与10周时相近(p>0.05)。

    表2  10周和14周时各组牙周袋底厌氧菌比较(CFU/m1)

   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牙周炎组相比,#p<0.01;与10周相比,+p<0.01
    对照组:各时间点厌氧菌数基本相似,厌氧菌数变化位于10—31CFU/ml,差异无显著性。牙周炎组:在0—14周时,厌氧菌数量增加,8、10和14周时厌氧菌数比0周时增加(p<0.01),14周时厌氧菌数较10周增加。HBO组:0—8周时厌氧菌数与牙周炎组变化相似,10周时厌氧菌数比牙周炎组减少(p<0.01),14周时厌氧菌数与10周时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