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症204例临床分析

2007-4-29 15:04  来源:口腔医学5
作者:杨筱荣 阅读量:1238

[摘要]  目的  总结口干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4例口干症患者进行唾液白色念珠菌培养、泪腺流量测试、血细胞计数。结果  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区别,男女比例为1:5.57,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75例,双侧泪腺流量异常16例,1侧异常28例,贫血32例。结论  贫血症、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干症有密切关系,更年期女性发病率最高。
[关键词]  口干症;白色念珠菌感染;贫血;泪腺流量
    临床上口干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本文对204例口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此类疾病与全身因素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对本院黏膜科2001年11月—2003年1月就诊的204例口干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173例,男:女为1:5.57。年龄21—83岁,平均49.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唾液白色念珠菌培养、泪腺流量测试、血细胞计数。
2  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204例患者,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75例,双侧泪腺流量小于5 mm/5 min 16例,一侧小于5mm/5 min的28例,贫血32例。
    临床病因分析显示204例口干症患者中,干燥综合征(SS)7例(3.4%),疑似SS 5例(2.4%),贫血症32例(15.7%),更年期综合征63例(30.9%),白色念珠菌感染75例(36.8%),其他22例(10.8%)。
3  讨论
    口干症是一种口腔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的发病因素有生理、病理、心理、神经、药物等因素,据统计30%~50%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症,本文204例口干症患者中以40—7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女性更年期患者为最多见。口干症常伴发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有SS、糖尿病、涎腺疾病、内分泌失调、白色念珠菌感染、贫血等。
    S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主要是局部管周单核细胞浸润,分泌上皮细胞继而丧失「1」,使唾液流速率和唾液成分发生改变「2」。继发性主要来自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本文204例口干症,全部进行口、眼干燥程度的客观检查,双侧泪腺流量小于5mm/5 min l6例,一侧小于5mm/5min的28例,对疑似SS的患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其中7例符合SS诊断标准,另5例有口腔干燥和(或)干燥性角膜炎,SS可能性很大。这说明SS的发病率并不低,其表现多样化,不易确诊,因此口腔科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通常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动态刺激分泌,静态分泌与口干症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个体差异较大,204例口干症患者中,少部分患者的唾液分泌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却有明显的口渴、口干的症状,这部分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以及绝经期的妇女内分泌失调,反馈至皮质层下中枢引起的功能紊乱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而中老年男性由于雄激素分泌降低的过程逐渐缓慢,所以临床症状不如女性明显「3」。尽管口干与SS不是一个概念,但唾液流量的减少和流速率的减低与口腔感染危险性的增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少涎症患者中口腔感染主要由口腔念珠菌病、龋病和牙周炎引起「4」,Tapper-Jones等观察了16例SS患者,其口内白色念珠菌的数目和念珠菌口炎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高,而且白色念珠菌的密度与唾液流量呈负相关。本文204例口干症患者中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者高达75例,约占总数的36.8%,这一点与Tapper-Jones以及其他作者的观察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口干症患者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所致。
    已往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涎腺腺泡萎缩变性,腺导管增生,纤维和脂肪取代腺实质,但涎腺功能在老年人个体并无减弱,健康成人静态和刺激状态下的唾液流率几乎没有变化。本文204例口干症患者平均年龄偏大,其主要原因可能不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引起,而是因为其中大多数患者有全身性疾病或者体弱,或者服用治疗药物等因素造成的。本次研究发现贫血症患者的口干发病率、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率较高而且伴有光滑性舌炎的临床表现,经过抗贫血抗念珠菌等治疗,口干症状大为缓解,也证实了全身疾病是影响口腔干燥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因此对该病应该采取全面分析、综合治疗的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