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和谐管理理论 创建新时期的和谐医院

2006-3-13 09:03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作者:顾妙兴 阅读量:1283

关键词: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和谐医院
 
     摘要:  针对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依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创建和谐医院的观点,并对其趋势及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执政党建设的主旋律。2005年是卫生系统的“管理年”,适逢医院正进入发展机遇期,我们在医院的管理中引入了和谐管理理论,努力营造民主、生动、安定、和谐的医院氛围,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职工的凝聚力及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和谐与当代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是指事物、事情协调地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和谐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说,和谐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的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首先提出来的,并作为一个哲学范围加以研究。和谐的本质是“和而不同”,即有差异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同一,这是和谐的本质特征。“和谐”的理念,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4个方面:(1)身心和谐——关于人自身的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和谐;(2)人际和谐——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3)群己和谐——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4)天人和谐——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方面的和谐都是以人类为主体,以人为中心的和谐。

  和谐管理,是我国著名学者、教授黎红雷提出来的。当代和谐管理理论是把和谐放在系统中来考察,系统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先进性的条件和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这两方面取决于系统构成、组织管理、内部氛围、系统成员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内部条件及其间的关系匹配程度以及系统内外部的适应程度。和谐管理理论还认为,要实现系统的和谐,就要采用引导和驾驭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通过引导来优化和建设外部环境,通过管理来矫正系统的运行。总之,当代和谐管理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2  和谐管理是加强医院全面管理的必然趋势

  和谐管理的核心是一个“和”字,“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政通人和”在当代医院管理理念中应该变为“人和政通”。在所有的和谐范围内,人和是首要的,是根本的前提条件。当代的医院管理已经进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和管理,实现人和管理的基本方式是实行和谐管理。

  实行和谐管理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全院上下人际关系和谐,和谐把全院职工凝聚成一个协调战斗的集体;二是和谐靠全体职工高度自觉的自我约束,而不是被动接受主管人员的指使、监督。形成职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的工作氛围,院领导的决策能够畅通无阻,得以顺利实现。同时,医院在完善基础管理之后,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是监督或约束职工的行为,而是在统一的工作部署下,协调各个环节的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流程、各科室以及每个职工的工作自觉性和创造精神。

  3  医院改革目前所存在问题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这对医院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毕竟,社会诸多矛盾在医院都有所表现,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领导对职工的意愿重视不够  目前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碰撞来势迅猛,而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正向纵深迈进,在医院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职工出现了较以往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关注自我利益的实现的趋势。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他们关心、参与医院的发展,特别是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从某一角度反映了职工保障自身利益的积极性。而作为医院领导层,往往相对注重上级的要求和医院的整体利益,而职工以个体形式出现时,也必定从自身角度出发,要求个人的利益需求得到领导最大限度的重视和满足——这就决定了医院领导和职工在考虑利益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问题上存在着实现主体和内容的分歧。如果领导对部分职工的意愿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引发相应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说,一项政策的出台,哪怕只有10%,甚至更少的职工不满意,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各种敷衍了事、生冷硬推的情况随之发生,不利于医院或科室的整体和谐发展。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