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粘结剂对全瓷修复体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2017年8月30日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体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瓷材料因其优越的光学性能,能最大程度的模拟天然牙的色泽及形态,已成为匹配天然牙的最佳修复材料。同时,牙科粘结修复理念的推广及粘结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全瓷材料的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用于粘结全瓷修复体的粘结剂种类繁多,而其不同的透明度及不同的颜色变化则会对全瓷修复体的最终颜色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粘结剂及其对全瓷修复体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1.临床常用粘结剂

    目前,临床上用于粘结全瓷修复体的粘结剂主要分为3类:树脂类粘结剂、非树脂类粘结剂及复合型粘结剂。

    1.1树脂粘结剂

    在粘结材料中,树脂粘结剂因其极佳的美学性能和优越的力学性能,且在口腔内溶解度低、与牙齿的粘结强度高等特点,而成为永久粘固全瓷修复体最常用的粘结剂。树脂粘结剂一般由可聚合的Bis-GMA以及其他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组成,可通过树脂突与粘结面的微观突起形成机械锁结。按固化方式,树脂粘结剂又可分为化学固化、光固化、双固化树脂粘结剂,分述如下。

    1.1.1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

    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的固化方式为氧化还原反应,一般由过氧化物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BPO)与芳香叔胺促进剂发生反应并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基质与稀释剂的聚合固化。其固化程度虽然比仅经光固化聚合的树脂粘结剂更彻底,但由于其中含有过氧化物引发剂及胺类催化剂,老化后会发生颜色的改变,因此常用来粘固金属、烤瓷冠及透明性较低的陶瓷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学固化粘结剂有Multilink Speed(Ivoclar Vivadent,列支敦士登)、SuperbondC&B(日进,日本)。

    1.1.2光固化树脂粘结剂

    光固化树脂粘结剂主要由光敏剂樟脑醌(CQ)与含有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促进剂发生反应,从而引发交联固化。相对于化学固化及双固化粘结剂,光固化粘结剂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具有稳定的颜色,同时还具有充裕的操作时间,使之能在光照前去除多余的粘结剂,以减少修复体粘结后的处理时间。有研究认为,光固化粘结剂之所以具有极好的颜色稳定性,是因为其催化系统中不含有容易导致颜色变化的胺。临床上常用的光固化树脂粘结剂有:Variolink Veneer(Ivoclar Vivadent,列支敦士登)与RelyXVeneer(3M,美国)。

    1.1.3双固化树脂粘结剂

    双固化树脂粘结剂结合了光固化粘结剂和化学固化粘结剂的一些特点,其引发剂中既含有引发化学固化的过氧化物,又含有引发光固化的樟脑醌。双固化粘结剂的优点是允许粘结剂深层光照不能到达的区域进一步进行化学固化,但由于其中胺的存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会导致颜色的变化。临床常用的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有:BisCem(Bisco,美国),RelyXARC、RelyXUniCEM(3M,美国)。

    1.2非树脂粘结剂

    1.2.1磷酸锌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一般由粉剂和液剂两组分组成,其中粉剂主要由氧化锌、氧化镁、填料及其他微量成分煅烧后研磨而成,液剂则是磷酸的水溶液。该粘结剂的优点是:易调和、流动性好,并能靠机械嵌合作用与牙齿粘结,且透明度较低、明度高,可部分遮盖背景色。但由于其在唾液中的溶解性高,且固化后有一定的体积收缩,容易形成边缘微渗漏,从而导致修复体边缘染色。

    1.2.2聚羧酸锌水门汀

    聚羧酸锌水门汀是第一个能与牙体硬组织形成化学粘结的牙科水门汀,其中所含有的聚丙烯酸可通过与牙齿中的钙起螯合作用而形成粘结。其理化性能与磷酸锌水门汀相似,但对牙髓的刺激性小,在口腔内溶解率低,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常用于修复体永久性的粘结及垫底充填。临床常用的聚羧酸锌水门汀有:LIVCARBO(GC,日本)、HY-BOND(松风,日本)、Poly-FPlus(Dentsply,美国)、DurelonTMfastsetting(3M,美国)。

    1.2.3玻璃离子水门汀

    玻璃离子水门汀是由含有氟化物的铝硅酸盐玻璃粉末通过与聚链烯酸水溶液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含有离子键聚合体的材料,与釉质、牙本质和金属合金均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因其粉剂中含有玻璃粉,固化后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且边缘封闭性好,可保证修复体边缘不易变色及染色。临床上常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有:FujiI(GC,日本),HY-BONDGLASIONOMERCX(松风,日本),Ketac-Cem、Ketac-Molar(3M,美国)。

    1.3复合型粘结剂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RGIC)兼具了玻璃离子水门汀低线性膨胀系数、低收缩率、长期释放氟的优点以及复合树脂良好的抗断裂性、耐磨性和易抛光性,其固化方式为既有酸碱反应又有聚合反应的双重固化。该材料粘结强度高,透明性好,与牙齿颜色匹配性高,但因其催化剂中含有胺,会导致老化后出现颜色的变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复合型粘结剂有:RelyXLuting2(3M,美国),RESIGLASS(松风,日本),FujiPlus、FujiCEM(GC,日本)。

    2.粘结剂对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

    2.1树脂粘结剂

    树脂粘结剂由于具有多种颜色及透明度,与牙本质匹配性较高,常用于粘固透明性较高的全瓷修复体。但全瓷修复体最终颜色可能会受到粘结剂的影响。Daiana等将A1、A3色variolinkⅡ粘结于两种不同透明度的IPSe.max瓷片,结果显示,粘结后高透瓷的色度值及透明度变化大,A3色粘结剂对瓷片色度值的影响较A1色大,但对透明度的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Niu等为研究粘结剂的颜色及厚度对二硅酸锂瓷的影响,分别用透明色、白色、黄色的Nexus3及透明色、黄色的Multilink将1.5mm的二硅酸锂瓷片粘结于合金背景板上,每种粘结剂的厚度均分别为300、100、50μm,并分别于粘结前后测量各瓷片的颜色变化;结果显示:瓷片最终的颜色均受到了粘结剂颜色及厚度的影响,且仅以300、100μm厚度的透明色Nexus3粘结瓷片的颜色变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E<2.6)。

    Sedanur等在厚度为0.5、1mm的A1、A3、EO、ET色的IPSEmpress瓷片上分别粘结13种颜色的粘结剂,并对其颜色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色Variolink Veneer对瓷片颜色的影响最大;同种颜色的粘结剂因其品牌不同,对瓷片颜色的影响也不相同;当瓷片厚度增加时,粘结剂对瓷片的颜色影响减小。Muharrem等研究发现,采用IPSEmpress进行贴面修复时,其牙颈部及牙体部的颜色不会受到树脂粘结剂及瓷层厚度的影响,而切端的颜色则会受到粘结剂的影响。同时,临床上有时会发生全瓷修复体在使用树脂粘结剂粘结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暗、透明度降低的现象,这说明树脂粘结剂的颜色变化会透过全瓷修复体瓷层表现出来,且不同固化方式的树脂粘结剂对全瓷修复体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也不相同。

    Ghavam等分别将光固化粘结剂variolinkveneer和variolinkⅡ、双固化粘结剂variolinkⅡ、化学固化粘结剂multilink粘结于4组规格为0.7mm×18mm的长石质瓷片上,并进行100h的人工老化,然后再测量其色度值的变化;结果显示:虽然所有瓷片的颜色变化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E<3.3),但化学固化粘结剂组的瓷片颜色变化可被肉眼识别(△E>2.5)。Archegas等也做了同样的试验,即分别将光固化粘结剂、双固化粘结剂及流动树脂以0.2mm的厚度粘结在厚度为0.75mm的IPS瓷片上,并接受120h的人工老化;结果显示:老化前后光固化粘结剂组的△E为0.41~0.58,双固化粘结剂组的△E为0.98~2.40,流动树脂组的△E为0.41~0.83,各组的颜色变化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

    Kilinc等分别选择3个不同品牌的6种粘结剂(Nexus2LC、Nexus2DC、AppealLC、AppealDC、CalibraLC、CalibraDC),将每种粘结剂的一部分粘结于20mm×1mm的IPS铸瓷表面,另一部分不粘结直接暴露固化,用以模拟临床粘结后修复体边缘粘结剂颜色变化;然后进行老化试验,并记录其老化24h、CalibralLC、65h后的颜色变化,结果显示:同种品牌中,光固化粘结剂的颜色变化均比双固化粘结剂变化小,覆盖组的颜色变化较暴露组的颜色变化小,且双固化粘结剂覆盖组比光固化粘结剂暴露组的颜色变化大,即使用双固化粘结剂粘结的修复体体部的颜色变化比使用光固化粘结剂粘结的修复体颈部的颜色变化大。

    Almeida等分别使用4种粘结剂(RelyXARC、RelyXveneer、Z350XTFlow、Z350XT)将瓷片粘结于牛牙釉质上,并经20000次热循环后测量其色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所有粘结剂组的△E值均>3.46,超出了临床可接受范围,其中以双固化粘结剂组的颜色变化最大。Karaagaclioglu等分别使用A1、A3色粘结剂将厚度为0.8mm的IPS瓷片粘结于磨平的牙齿表面,并分别于粘结前及粘结后3、30、90d各时间点测量瓷片的颜色变化;结果显示:从粘结后第3天开始,两种颜色的粘结剂均可使修复体出现肉眼可识别的颜色变化(△E>3.7),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Francisca等首先将80个离体磨牙的咬合面进行磨平后,再分别使用3种粘结剂将不同厚度(0.5、1mm)的emax铸瓷片粘结到磨牙的咬合面上,并同时设立单纯瓷片组及单纯基牙组作为对照;然后对各组样本进行老化试验,并于老化580h后测量其颜色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纯瓷片组及单纯基牙组相比,3种粘结剂粘结的瓷片均表现出更大的颜色变化,其变化值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树脂粘结剂对全瓷修复体最终的颜色影响较大,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树脂类粘结剂也会有一定的颜色变化,从而影响全瓷材料的最终美学效果。一般认为,老化过程中试样被施以高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照射,这些因素均可引发树脂粘结剂里的引发剂———胺的氧化。

    其中以化学固化型树脂粘结剂的颜色变化较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氧化还原反应中芳香族叔胺的氧化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聚合体系中未反应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富氧环境中氧化生成黄色的复合产物所致,并最终导致树脂粘结剂的整体颜色发生变化。而光固化粘结剂中虽然有光敏剂樟脑醌的共引发剂脂肪胺的存在,但其不及芳香叔胺易氧化,且在聚合过程中,即使有樟脑醌的褪色也仅会导致细微的颜色变化,故整体颜色变化较小。对于双固化粘结剂来说,其颜色的稳定性取决于聚合体系中光敏剂与化学引发剂的比率,若光敏剂的比例大,最终的颜色稳定性就会越好。

    为了证明粘结剂的颜色变化与胺的关系,Ural等使用不含叔胺的第3代粘结剂NX3(Kerr,加拿大)与传统光固化及双固化粘结剂进行老化试验,结果显示:第3代树脂粘结剂的颜色变化明显小于传统粘结剂。由此可见,光固化粘结剂及双固化粘结剂均可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粘结中,但对于美学要求较高或对颜色较为敏感的患者来说,光固化树脂粘结剂或不含叔胺的第3代树脂粘结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2非树脂粘结剂

    一般而言,非树脂粘结剂的颜色及透明性均较差,用其粘结后将会影响全瓷修复体的最终颜色,特别是透射性能好的全瓷修复体所受到的影响更大。蒋丽等分别用磷酸锌粘固粉、RelyXTM、玻璃离子粘固粉及帕娜碧亚TMF将渗透铝瓷试件粘结于金属背景上,并分别于粘结前后测量全瓷试件的颜色变化;结果显示:磷酸锌粘结后的全瓷试件的颜色改变最大(△E=1.70),超过了肉眼可以辨别的色差,玻璃离子次之(△E=1.16),且两种粘结剂粘结试件的L、a、b值均升高。Barath等也做了同样的试验,即分别将磷酸锌、玻璃离子及树脂粘结剂粘结于EmpressⅡ及In-ceram试件上,并分别测量其颜色变化;结果显示:使用磷酸锌粘结的EmpressⅡ试件颜色变化最大,这可能与磷酸锌粘固剂本身透明性差有关。

    以上结果提示,当粘结透明性较高的全瓷修复体时,使用透明性较差的磷酸锌及玻璃离子粘结剂可能会导致修复体的颜色改变,应慎用。

    2.3复合型粘结剂

    LuH等分别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Fuji-CEM)、两种树脂粘结剂(Unicem,VariolinkII)及玻璃离子复合体(Principle)进行老化试验并测量其颜色变化,结果显示:Fujicem的颜色变化最大(△E=20.5),而玻璃离子复合体则表现出较好的颜色稳定性(△E=5.6)。Abu-BakrN等将4种玻璃离子复合体、1种复合树脂及1种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试件分别浸泡于威士忌、碳酸饮料及去离子水中60d,并测量其颜色变化;结果显示:玻璃离子复合体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均易受到环境颜色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较差的颜色稳定性。这可能与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有关,相比于树脂粘结剂来说,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更容易通过吸附环境中的着色剂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但是,Malkondu等将同一厂家生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及树脂粘结剂分别粘结于厚度为0.6mm和1.0mm的氧化锆瓷片上,并分别于粘结前后测量各瓷片的颜色变化;结果显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对瓷片颜色的影响最小(0.6mm△E=3.53,1mm△E=2.23),而树脂粘结剂的影响则最大(0.6mm△E=5.64,1mm△E=5.06)。综上所述,无论是树脂粘结剂、非树脂粘结剂或复合型粘结剂,都会因温度变化、酸蚀、染色、紫外线照射等影响而发生一定的颜色变化,当粘结透明性较高的瓷修复体时,粘结剂本身颜色及其后期颜色的变化均会对修复体的最终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粘结剂对全瓷修复体色彩学影响的研究还仅限于离体实验中;而在口腔环境中,真正影响全瓷修复体颜色变化的不可控因素还很多,且在国内外均未见关于粘结剂对全瓷材料颜色稳定性的临床试验报道。

阅读原文阅读  14460 投诉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