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研究进展

2017-11-20 11:11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唐蓓 王凯利 王扬 王虎 阅读量:9006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是发生在关节、滑膜囊或腱鞘的滑膜内的良性、结节性软骨增生,又称原发性滑膜软骨瘤或滑膜软骨化生。好发于肢体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发生于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较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关于发生在颞下颌关节的滑膜软骨瘤报道明显增多,同时,由于该疾病常存在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相似的临床症状,患者因其关节区症状前往口腔医院就诊。现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一综述。

    1.病因

    目前关于颞下颌关节SC的病因学研究尚未明确。创伤、过度使用、局部感染和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大量的病例并未发现明确的病因。基于上述可疑病因,颞下颌关节SC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SC无明确的发病原因,常发生在正常颞下颌关节,复发的可能性更高。继发性SC多由于滑膜组织受到刺激而引起,创伤和感染则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刺激因素。

    2.病理

    Milgram在1977年将滑膜软骨瘤病病理分为3期:Ⅰ期为滑膜内活动性病变,间充质发展化生,软骨巢增生活跃,滑膜的绒毛褶皱活动受限,绒毛末端结构化形成软骨结节,结节与滑膜相连,此期并无游离钙化体生成;Ⅱ期为过渡性病变,结节分离并呈现为游离钙化体,游离钙化体在滑膜液中逐渐长大,患者往往在此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症状;Ⅲ期表现为滑膜内静止病变,关节腔内形成多个游离钙化体,游离钙化体的大小从<1mm到60mm不等,滑膜正常结构消失,软骨体可能发生骨化。

    3.临床特点

    颞下颌关节SC多见于中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而发生于其他大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多见于年轻男性。一般发生于单侧,偶发双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区疼痛、肿胀,不同程度开口受限,髁突活动度降低,开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以及关节内杂音等。其中,关节区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是最常见的三大症状。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易与其他关节疾病混淆。Sbisbir等对242例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例进行总结发现,女性患者与男性的比例为7∶3。多发于中年人,平均年龄为45.1岁,年龄范围15岁~82岁。左右颞下颌关节发生比例为19:24,仅有2例为双侧发生。发生疼痛、肿胀及关节运动受限的比例分别为89.5%,83.5%,71.2%,有72.9%的患者出现关节区捻发音。疾病的症状持续时间2周~36年不等。大多数病变仅局限于关节腔内,但也可累及关节外结构,如腮腺、外耳道及皮下组织,少数病例可侵犯颅底。

    4.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颞下颌关节SC的重要手段。Noyek等将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主要X线表现总结如下:①关节间隙增宽;②关节运动受限;③关节面不规则;④游离钙化体;⑤关节窝和髁突骨质改变。其中对滑膜软骨瘤病诊断最有帮助的X线特征是多个游离钙化体的存在。研究表明,影像学检查在颞下颌关节SC的诊断中使用率逐渐增加,1980年以来报道的文献中,59%以上的患者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其中49.17%的患者使用了CT,MRI的使用率从31.8%上升到59%。

    4.1普通X线表现

    当出现关节问题时,平片是首先采用的检查方法。临床上较常用的普通X线检查方法有许勒位X线片和曲面体层X线片。常可发现关节间隙增宽、髁突向前下方移位以及髁突和关节窝骨质不同程度的破坏、硬化。Meng等对20个病例的研究发现,普通X线检查中,有75%的患者出现关节间隙增宽;65%和45%的患者分别出现髁突和关节窝骨质的改变,主要包括骨质硬化、变平、增生以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然而,钙化游离体的阳性检出率仅为30%,而使用CT检查的游离体检出率为53.3%的。可见X线平片在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病程早期,没有明显的钙化小体形成时,平片可能无法观察到典型的钙化征象。

    4.2CT表现

    CT对于本疾病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优于普通X线片。螺旋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通过关节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影像资料详细判断病变的范围及骨质受累的情况,清楚观察软组织肿胀、游离钙化体和关节区骨质的改变,如髁突及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硬化、破坏及关节间隙改变等。当出现关节窝顶部骨质破坏时,CT检查尤显重要,其可明确颅中窝底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以判断病变是否对颅脑有所侵犯。对于钙化程度较好的游离体的显示,CT检查远优于普通X线检查,高分辨率CT甚至能检测到<1mm的钙化游离体。但对钙化程度较差的游离体,CT的显示依然不甚满意,或不能显示。此外,CBCT在口腔临床中,特别是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发现有所增加。CBCT较螺旋CT辐射剂量小,亦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区骨质的改变,发现钙化游离体,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不及螺旋CT。

    4.3MRI表现

    MRI可用于发现早期的游离钙化体的形成,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RI检查可较早显示钙化程度较差的游离体及其他相关征象。MRI无辐射,可显示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包括关节囊、关节盘的位置,和关节腔积液、钙化程度较低的游离体,以及SC对邻近结构的侵犯。质子加权像及T2图像上的特征图像对SC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表现为关节囊肿大,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病变肿块可见典型的“环形”影像,中心为软骨结节或钙化的团块,表现为低信号,周围则显示为高信号,可能是纤维组织或者积液。颞下颌关节SC的确诊最终需依赖病理诊断,但医学影像学诊断对术前诊断及治疗设计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对于游离体钙化程度较好的滑膜软骨瘤病,根据普通X线检查即可作出可能性诊断;CT检查,特别是螺旋CT检查则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资料,且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然而,对于游离体钙化较差的滑膜软骨瘤病,普通X线检查或CT检查常不能较好地显示或完全不能显示,MRI检查则可提供更多重要的诊断信息。

    5.鉴别诊断

    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骨关节炎,焦磷酸钙沉积病(假性痛风),骨软骨瘤,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骨软骨炎。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女性。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骨赘形成,骨质破坏,关节结节变平,关节窝骨质硬化和关节间隙的缩窄。与SC相比较,骨性关节炎中形成的钙化小体较小,且SC患者的下颌骨髁突和关节窝骨质可表现为正常。焦磷酸钙沉积病(CPDD),或假性痛风,是焦磷酸钙晶体析出型关节炎。常见于老年人,极少累及颞下颌关节。CPDD的X线表现为软骨钙化,类似于滑膜软骨瘤病的病理和影像学表现,然而,颞下颌关节的CPPD罕见,通常有相关的易感因素(痛风)。骨软骨瘤常见于四肢骨骼,很少累及颞下颌关节区。CT检查常可发现原骨质与肿瘤的皮质轮廓之间的连续性,在SC患者中观察不到。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骨软骨炎是反应性局灶性钙化,应列入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中都不会出现大量的钙化小体。影像学检查在颞下颌关节SC的诊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SC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它自身的多样性,准确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约60%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合。同时,约有85%的患者,在早期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接受了相关的治疗。随着MRI与CT等影像检查手段使用的增加,缩短了SC的确诊时间。颞下颌关节SC病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报道,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编辑: 陆美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