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年4月17日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上安氏Ⅱ类错牙合位于口腔颌面部错牙合畸形的首位,Moyers将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按矢状方向分为6种类型,其中上颌突度正常、下颌后缩是我国人群骨性Ⅱ类错牙合存在的主要病因机制。安氏Ⅱ类错牙合常常引起软组织侧貌凸面型,下颌后缩,影响颌面部发育,牙牙合咀嚼功能,严重时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早期进行矫治干预可以促进颌骨发育改善患者面型。

    功能性矫治是一种充分发挥自身生长潜力,通过矫治装置改变下颌姿势位,改善口颌肌群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进行干预。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 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由Clark教授于1977年发明,分别由就位在上下颌具有导斜面的咬合导板组成,接触面以70°角相交,通过咬合时斜面引导力促进下颌骨前移,改善上下颌骨关系不调。

    当戴入上下颌矫治器后,上下牙合垫的斜面导板接触并滑动,将下颌引导到前伸位置并闭合。由牙合垫及其导面传递的力产生持续功能刺激,从而影响颌骨的生长速度,即通过功能刺激产生最大的生长反应来矫正骨骼关系。双牙合垫矫治器对发育期患者骨效应优于直丝弓矫治器,可在生物力学的作用下,改变不协调的颌骨关系,实现组织重建,获得理想软组织侧貌。

    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对于恒牙早期或恒牙期的患者可以抓住患者的治疗时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对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有积极的作用。

    1.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影响颌面部骨组织发育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处于青春期,生长代谢较快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可以影响患者颌面部的发育,促进下颌骨、牙槽骨发育,使颞下颌关节以改建适应新的咬合关系和上下颌骨关系。Elfeky等通过对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伴有下颌后缩)观察发现,与对照组(18名患者)相比实验组(22名患者)有效下颌长度,下颌支柱和下颌体长都有显著增加,上颌磨牙远移、下颌磨牙近移,颞下颌关节大小和位置都有显著变化。

    O'Brien等将174名(8~10岁)患有II类1分类错牙合的儿童,通过随机分配成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研究发现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早期治疗可减少深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并减少咬合不正的严重程度。而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患者牙槽嵴的变化,颌骨关系的微小变化被认为不具有临床意义。

    Saikoski等认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于具有生长潜力的个体矫正骨骼II类错牙合畸形效国显著。Twin-block矫治器可以增加下颌骨有效长度,显著改善上下颌关系。这种改变是由于上颌切牙在舌侧倾斜并且被挤压,而下颌切牙则唇向倾斜。牙齿倾斜是由牙槽嵴改建造而成,与下颌骨的骨骼效应有关。Kamal等发现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后患者颈部姿势更加直立,可能是由于下颌骨向前重新定位。

    1.1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上颌骨的影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上颌骨的作用,学术界存在分歧。易颖煜等通过对34例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观察发现,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可以有效促进发育期患者上颌磨牙远移及上颌骨后移。Sidlauskas等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34名II类1分类患者的骨骼和牙槽面部结构,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上颌磨牙远移(牙槽性0.7mm和骨骼性0.3mm)。但Baccetti等认为Twin-block矫治器主要矫形效果发生在下颌骨,而上颌骨在矢状方向及面部垂直关系均没有显著变化。

    龙飞等认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虽然明显减小覆盖、覆牙合,促进下颌生长,但是对上颌发育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1.2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下颌骨的影响

    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证实,可有效地前导下颌,尤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体长度明显增加。Elfeky等发现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可以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体有效长度、下颌升支长度和面部后高度增加,并且在矢状、垂直方向骨骼轮廓明显改善。Franchi等通过对40位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长期观察,发现发育期使用功能矫治器患者的下颌骨长度增长,下颌升支增长,从而说明在青春发育期使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更加有效。

    Khoja等通过对53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研究发现,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可以改善颌骨和牙槽嵴的结构来促进颌面部发育,并且在颈椎成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良好的下颌生长促进作用,在颈椎成熟度3级时较为明显。Dauravu等通过对28例生长速度减缓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发现,Twin-block组下颌骨长度增加程度大于对其上颌骨长度抑制,患者覆盖和磨牙关系的纠正主要来源于颌骨长度的变化。

    2.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影响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可以通过互阻结构传导咬合力作用于颞下颌关节,引起髁状突、关节盘和关节窝等结构改变,以适应新的咬合关系和颌骨位置。Yildirim等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状突的观察发现,Twin-block矫治器通过刺激髁突向上和向后生长,增加髁突体积、下颌长度和髁间距离。Chavan等观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发现,Twin-block组治疗6个月后,髁状突位置相对靠前而关节盘位置相对靠后,对照组在6个月内髁突和关节盘位置无明显变化。

    Elfeky等同样发现,使用Twin-block矫治器与对照组相比,髁状突大小显著增加,关节前间隙和中间间隙减小,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增加,髁状突的位置较对照组前移。进一步说明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状突大小和关节盘位置改变,髁状突前移,从而实现颞下颌关节结构的重塑。沈刚等认为,针对颌位因素的突面畸形,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下颌前导启动髁突适应性改建应答,重塑颌骨关系,纠正深覆牙合与深覆盖。同时该矫形技术诱发髁突改建的原理,也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

    刘博文等利用CBCT观察20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发现,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可以使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关节发生改建,髁突有新骨沉积,高度增加,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更向下和向前。

    3.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对气道的影响

    临床上安氏Ⅱ类的患者,往往伴有下颌后缩,舌体位置偏后等特点。患者呼吸道狭窄,被迫形成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这将加重Ⅱ类患者的治疗难度。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通过前导下颌骨,前移舌体组织,增加了患者的气道面积,从根本上去除了口呼吸的功能因素。史建陆等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进行Twin-block功能矫治,矫治后使用CBCT测量发现,下颌后缩儿童上气道面积增大,呼吸功能和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早期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的儿童患者,通过增加气道面积可以解除成年后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危险因素。王威等发现,Twin-block能够显著增加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口咽处气道体积及最小横截面积,但下颌前移量与气道改善不呈正相关,但在前移过程中,舌位正常有助于气道开放。

    4.Twin-block与其他功能矫治器比较

    Ehsani等分别使用Twin-block矫治器和XBow进行功能性矫治。功能矫治结束,Twin-block组下颌体长增加明显,XBow组下颌切牙倾斜度增加,但在随后进行的整体治疗效果则无显著性差异。Toth等分别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40名)和功能调节器FR-2(40名)治疗后头影测量发现,两种矫治器都能促进下颌骨长度增长、前面部高度增加,但Twin-block组更为显著。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调节器比FR-2矫治器更能促进下颌骨和牙槽骨的改建。Baysal等通过对使用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观察发现,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两组软组织凸度,H角和瞳孔角均减小。Twin-block组下颌软组织测量显著变化,且在Herbst组中治疗变化程度较小。MRC功能矫治器(Myo 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即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的简称)适用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儿童,因其不影响牙齿的正常替换,促进下颌生长发育的同时改善和加强肌肉功能训练,但佩戴时间有限,持续效果不如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MRC功能矫治器需要联合应用肌功能训练来巩固矫治效果,破除口腔不良习惯,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与Twin-block矫治器相比更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较长的佩戴时间。Ahmadian等通过对33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比使用Bionator功能矫治器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发现,除了ANB、NA-Pog、基底角和Ar-Go-Me角外,两者头侧测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但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抑制上颌前移方面优于Bionator功能矫治器。

    5.Twin-block的设计与改良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至今已衍生出各种改进装置。有些装置为了安装磁力装置双阻块过大,导致患者咬合打开过大,佩戴舒适性差。这也导致矫治器口腔戴用时间减少,影响矫形效果。有些装置双阻装置设置过薄,如在前磨牙区域中厚度为3~4mm,患者在静止位置缩回下颌且导致未能正确闭合滑块,尤其是在夜间,功能矫治器不能很好地将下颌导入适合位置,矫形效率大大下降。

    Clack教授认为在深覆牙合的治疗中,下颌矫治器不应该覆盖下磨牙,尽量不要在下磨牙上放置扣钩,同时下颌矫治器基托舌侧凸缘应延伸至磨牙区。这种设计不会阻止磨牙过长,是Twin-block矫治器阶段实现垂直控制的基本要素。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由传统的活动式矫治向固定矫治发展,通过粘固剂将上颌装置固定,可有效利用肌力促进下颌骨发育,缩短治疗时间,尤其是针对佩戴矫治器依从性较弱的患者。

    沈刚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将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分为3类,改良活动式、革新黏固式和原创隐形式。改良活动式对上颌骨的矫形作用有限,且较为依赖患者依从性,但是革新黏固式、原创隐形式却采用固定上颌装置的办法,最大限度将下颌前置释放的肌力传导至上颌后部从而使上颌后移。

    3类矫治器都可不同程度上前导下颌,前牙区纠正深覆牙合、深覆盖,后牙区使磨牙关系中性对接,促进颞下颌关节的改建,以适应新的下颌位置和咬合关系。现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上颌牙弓狭窄,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发育,若不通过上颌扩弓矫治也很难将下颌骨进行前移;因此,通常临床设计上颌快速螺旋扩弓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使用。

阅读原文阅读  18340 投诉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