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研究LGIC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
2.方法:将60颗髓室底穿孔患牙随机分为LGIC组(38颗)和对照组(22颗), 穿孔处分别采用LGIC和氢氧化钙充填修复,然后均行根管治疗,并作永久性充填,所有治疗牙均随访观察18-24月。结果: LGIC组成功25颗,进步11颗,失败2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穿孔直径小于2mm者及2-3mm者,其疗效均明显优于3mm以上者(p0.05),The differences of efficiency in the perforation diameter being smaller than 2mm,from 2 to 3mm and larger than 3mm were gre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3mm 5 0(0) 3(60.00) 2(40.00)
3.3mm组比较 P0.05 2-3mm组与>3mm组比较 P0.05 龋源性 14 7(50.00) 6(42.86) 1(7.14)
4、充填物超填情况:X线片显示LGIC组有2颗治疗牙充填物明显超填,占5.26%,均系穿孔直径3mm以上者。
讨论
1、牙髓治疗或龋坏造成的髓室底穿孔均引起穿孔区牙周组织程度不等的炎症,消除炎症是修复髓室底成功的关键。穿孔区组织的炎症反应主要取决于机械创伤程度和充填材料的生物相容性[5],还与穿孔的大小和部位及与龈沟的关系、有无感染、充填材料的毒性和密封性以及超填的存在和程度等有关[1,2,6]。充填材料的性能又是主要因素。理想的充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不致癌、不致敏,可诱导或引导牙骨质及牙槽骨的再生,取材方便经济,封闭性能好[2]。
2、本研究采用的LGIC具有良好的性能,LGIC与牙体组织形成化学性粘结,与牙体间产生强有力的粘结,且其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硬组织相近似,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封性能[7],同时LGIC在潮湿环境中结固性能良好[3]。因此,采用LGIC可有效封闭髓室底穿孔处,可在穿孔区形成屏障作用,严密隔绝髓腔和牙周组织,为减少穿孔区组织炎症,促进组织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另一方面,LGI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免疫原性,不致癌,炎症反应轻,LGIC的这种性能对进一步减少穿孔区组织炎症,促进组织愈合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LGIC组成功25颗,进步11颗,失败0颗,经统计学处理,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LGIC在修复髓室底穿孔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3、避免充填材料超填,对髓室底穿孔修复成功甚为重要。超填常加重穿孔区组织的创伤,同时防碍牙周组织的愈合及牙骨质的封闭,最终导致治疗失败。本研究采用的LGI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充填时不必加过大压力,同时,穿孔区组织对流动性材料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性,这样就减少或防止了充填材料的超填。此外,LGIC操作方便,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充填修复,避免了化学固化型GIC因快速凝固造成充填修复时间仓促的不足。本研究结果表明,LGIC组中仅2 颗治疗牙出现明显超填,占5.26%,与Lee等研究结果相近似[8]。提示采用LGIC修复髓室底穿孔,只要充填压力适当,超填是可以避免的。
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LGIC治疗的病例中,医源性穿孔和龋源性穿孔之间,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穿孔直径小于2mm者,其疗效明显优于穿孔直径3mm以上者(P<0.01),穿孔直径2-3mm者,其疗效优于3mm以上者(P<0.05)。本研究LGIC组中有2颗治疗牙失败,占5.26%,均系穿孔直径3mm以上者, 且均系充填物明显超填者。其中一例为医源性穿孔, 另一例为病理性穿孔,穿孔面积均达髓底面积的2/3。提示LGIC的修复效果与髓底穿孔大小有关,支持Sinai等的观点[1,6]。 综上所述,LGIC具有良好的性能,集多种优点于一体。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密封性良好,具有流动性,可减少或防止超填的发生等,是修复髓室底穿孔一种较好的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