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根分叉病变的牙周处理探讨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王勤涛,男,43岁,江苏南京人。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历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现为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黏膜病科主任,硕士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副主编。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和出版著作7部。
摘要
一、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一)发生机制
1.病因学联系:牙周袋和牙髓内都存在厌氧菌混合感染。
2。牙周和牙髓组织在胚胎发生和解剖学方面同源。
3.两病可互为因果,交互感染。
(二)临床类型
1.原发性牙周病引起牙髓病变
(1)最常见为逆行性牙髓炎。
(2)牙周治疗对牙髓的一定影响。
(3)患牙有深牙周袋,牙周萎缩、牙齿松动等牙周体征。
(4)牙髓可表现为炎症、变性、钙化甚至坏死。
2.原发性牙髓病引起牙周病变
(1)活髓牙较少发生,尖周局部炎症,多可恢复。
(2)死髓牙的感染急性发作。
(3)牙髓、尖周病体征,牙槽骨吸收,X线片显示呈”烧瓶形”。
(4)邻牙多无牙周病。
(5)牙体,牙髓治疗时的可能牙周损伤。
3.牙周病和牙髓病变伴发
(1)两种疾病各自为独立病变,但发生于同一颗牙齿。
(2)二者可互相融合和影响,兼具两种疾病的特点。
(三)诊断
病史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特点、辅助检查。
(四)治疗参考原则
1.解除急性症状。
2.拔除无保留价值患牙。
3.根据牙髓状态确定根管治疗。
4.牙周基础治疗。
5.再评估后考虑牙周手术或根尖手术。
二,根分叉病变
(一)发生机制
1.解剖特点和缺陷。
2。 感染扩散。
3. 咬合创伤。
(二)诊断
1.探诊。
2. X线。
(三)临床类型和分度
结合临床检查和X线骨吸收程度综合判定
1.I度
2.II度
3.III度
4.IV度
(四)治疗原则
1.根分叉清创。
2.根分叉解剖形态改善。
3. 牙髓治疗。
4. 咬合改善。
5. 根分叉的自洁和维护。
(五)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1.根分叉区的牙周基础治疗。
2.牙龈成形术。
3.翻瓣术。
4.隧道术。
5.骨修整和植骨术。
6.引导组织再生术。
7.截根术。
8.半切术。
9.分根术。
10.根管治疗术。
11.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