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供需研究

2014年5月21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摘要】    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供需均衡分析,得出口腔医学人才供需缺口过大的结论,相应提出拓宽培养目标、分层招生、提高国家主力院校培养能力等建议以保证口腔专业人才的后续供给。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专业人才 供需研究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以口腔医师为主体,是一个国家、地区口腔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腔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的关键[1]。中国口腔医师数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快速的增长,从1949年的600人发展到2005年的51 012人[2],年平均增长率为180%。口腔医师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口腔医师发展过快的错觉。另外,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口腔医疗体制,大学毕业的口腔医师大多在政府的口腔医疗机构服务,而全国政府创办的口腔医疗机构数量少、编制少,不能满足毕业生分配的要求,从而又造成一种人才过剩的假象。随着人民生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口腔卫生需要产生并转化为有效需求。如果因为短视[3]或者错觉,导致错误的政策建议,则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后续供给。因此,本文以2006年作为目标年(目标年人口数为131 448人[4]),分别从国内情况与国外情况入手分析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缺口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供给分析
 
  1.1  历史供给分析
 
  1917年,中国第一所牙学院在华西协合大学成立,拉开了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序幕,对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中国牙学院数量极少、设备较差、师资偏弱,牙医学生数量远远落后于世界步伐。到20世纪40年代,全中国受过牙医学专项训练的医师仅300余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口腔医学院系进行调整,每年有几十名毕业生。此后,口腔医学教育在国家政策主导下建立并发展,分别经历了摇篮时期、蹒跚履步时期以及高速发展时期。全国设置口腔医学专业的院系总数从解放初期的5所发展到2008年的近180所,其中实施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人才教育的院校达94所。总的来说,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教育起步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生机。但是,由于口腔医学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之经济限制,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远远不够需求。
 
  1.2  供给现状分析
 
  1.2.1  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数量弱于专科  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180所设置口腔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数据,统计出2005—2007年3年口腔医学生数据。其中,2007年本、专科口腔医学在校生54 978人,包含本科生21 886人,专科生33 092人,专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0.2%;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11 350人,包含本科毕业生3 026人,专科毕业生8 324人,专科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3.3%;招收口腔医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共15 085人,包含本科招生5 121人,专科招生9 964人,专科招生占招生总数的66.1%。以上数据说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总数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专科的各项比例均在60%以上,这说明口腔医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数量弱于专科。
 
  1.2.2  口腔医学人才供给总数弱于大类医学  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医学招生与口腔医学招生情况[2](表1)表明,口腔医学招生人数占大类医学招生人数的比例逐年递减,这说明近年口腔医学生的招生速度跟不上医学生的招生速度,从而口腔医学人才数量供给将不及大类医学人才供给。
 
  2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口腔医学人才的招生与培养弱势直接导致口腔医学人才的供给弱势,究竟中国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缺口有多大?
 
  2.1  从国内情况分析人才需求
 
  口腔医师的估测涉及政策、技术、医疗保险等多种复杂因素,量化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均非易事。以下根据WHO的介绍,部分结合张震康教授的参考数据[5],采取健康需要分析法进行估算,分析中国口腔卫生人才需求状况。
 
  健康需要分析法(health need method)是将总人口目标的就诊需要量与口腔医师可提供的工作量对比。其具体公式为:M=P×I×N×T/S。M代表人力(manpower),P代表目标年人口总数(以2006年全国131 448万人口为例),I代表平均每人每年患病次数(设为1次/人·年),N代表每年需要就诊次数(设为1次/人·年),T为平均一次服务时间(以0.5 h计)。S为口腔医师年工作总量,按每周5 d,每天7 h(考虑排除工间休息1 h)计算,工作总量为1 750 h。需要口腔医师人数M=P×I×N×T/S=131 448×1×1×0.5/1750=37.6(万人)。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将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内化在P、I、N、T、S中,反映出经验数据以预测未来。劣势在于经验数据的获取只能是在一个区间范围波动,数据的取值合理程度难以测评。针对此劣势特点可借鉴管理学上的头脑风暴法、专家预测法等获取相对合理的数据。此外,对比国际情况分析人才需求量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2.2  对比国际情况分析人才需求
 
  国际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情况各不相同,2008世界卫生统计年鉴[6]中统计的主要国家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见表2。
 
   2.2.1  人力人口比值法  从绝对数量来讲,中国口腔医师数量大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达13亿,因此口腔医师人口比又非常小,不及全球平均水平,仅略高于印度,远远低于荷兰、法国、瑞典、英国、美国等国家。下面拟采取人力人口比值法,推算中国口腔医师数量距离世界平均水平究竟还差多少?
 
  采用WHO向成员国推荐的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manpower/population ration method)估测2006年所需要口腔卫生人员数。公式为:W=P×人力人口比。其中W代表2006年所需要的口腔医师数,P代表人口数(取2006年全国人口数131 448万),口腔医师人力人口比取2006年全球平均数(3名口腔医师/万人口)。则2006年中国需要口腔医师数量为131 448×3/10 000=39.4(万人)。
 
  同理可以分析护士需求量,根据人力人口比值取全球平均数(28名护士/万人口[6]),计算中国护士需求数量为131 448×28/10 000=368(万人)。
 
  2.2.2 参照国对比分析法  参照国对比分析法可用于寻找护士配额。原理是借用参照国口腔医师与护士的比值,按中国现有口腔医师数寻求护士配额。
 
  20世纪末,中国医院各类人员不断增长,护士的增长大于医师的增长,护士短缺现象稍有缓解[7]。中国口腔医师与护士的比值约为1∶10,接近于世界平均比值(3∶28),说明中国在口腔医师与护士的人力匹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中国口腔医师绝对数量的大缺口,导致护士绝对数量也有相应的大缺口。以下使用参照国对比分析法分析中国护士需求。以瑞典作为参照国:瑞典的每万人口护士与每万人口口腔医师比为109∶8,则:中国护士需要量=(中国口腔医师人口数×瑞典每万人口护士数)/瑞典每万人口口腔医师数=(136 520×109)/8=1 860 085(人)。同理,相对于英国、日本、荷兰等国水平的中国护士需要量分别约为:175万、185万、399万。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3  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缺口分析
 
  根据国内情况分析人才需求,中国需要口腔医师37.6万人。按照2005年中国注册口腔科医师人数51 012万计算,中国口腔医师缺口约32万;按照WHO公布的口腔医师数136 520人作为参考,那么中国口腔医师缺口约24万。扣除2007年21 886名在校口腔专业本科生后,按照当年本科招生数5 121人计算,需要近43年[(240 000-21 886)/5 121]才能回补2006年中国口腔医师的市场需要缺口。同理,根据对比国际情况分析人才需求,中国需要口腔医师39.4万人。按照2005年中国注册口腔科医师人数51 012万作为参考,那么中国口腔医师缺口约35万;按照WHO公布的口腔医师数136 520人作为参考,那么中国口腔医师缺口约26万。扣除2007年21 886名口腔专业在校本科生,按照当年本科招生数5 121人计算,需要46年[(260 000-21 886)/5 121]才能达到2006年世界平均口腔医师人力人口比。
 
  根据现有护士总数1 301 240人计算护士的缺口。通过人力人口比值法得出中国需要护士368万人,缺口约238万人;根据参照国对比分析法,相对于英国、日本、荷兰等国水平的中国护士缺口分别约:45万、55万、270万。护士是医师的助手,口腔护士更是口腔治疗中形成高效四手操作环境、满足病患需求的重要人力资源,直接影响口腔医师的操作时间与效率。
 
  以上主要从口腔医师供给情况分析,按照2007年的招生数据来培养,中国口腔医师缺口还需要4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将供给缺口回补至2006年的世界平均水平,护士缺口回补时间则更长。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