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扁平苔藓的疾病特征及管理模式

2024-5-14 10:05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作者:徐鸿单 周红梅阅读量:7295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的范畴。OLP的好发人群以中年女性为主,而儿童OLP(oral lichen planus in children, OLPc)病例在临床较罕见,约占所有OLP病例的1%~4%。笔者全面查阅了1991~2021年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发现仅有22篇涉及45例OLPc的文献报道。OLPc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尽管尚无癌变报道,但部分OLPc病例可出现糜烂、疼痛、易复发、迁延不愈等问题,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OLPc的疾病特征、诊疗措施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更好地对OLPc病例进行疾病管理。
    1.流行病学特点
    有关OLP的患病率及发病率报道较多,Li等通过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指出全球OLP患病率约为0.89%;其中亚洲OLP的患病率为0.57%。由于OLPc病例较少,同时又缺乏大样本针对性调查,因此较难获得准确的患病率及发病率。Bakhtiari等在伊朗开展的一项2002~2014年的回顾性研究显示,OLPc的患病率约为0.4%;Kanwar等报道在2001~2006年间就诊于皮肤科的2000例儿童中,有100例被确诊为扁平苔藓,其中有17例OLP;而另有学者调查发现,在1994~2003年间就诊于皮肤科的10000例儿童中,仅有3例确诊为OLPc。
    OLPc的年龄分布为3~17岁,平均年龄为(9.98±3.52)岁,最小的患者是1名3岁零9个月的中国儿童。3~6岁的OLPc有7例,占15.56%,7~12岁者27例,占60.00%,13~18岁者11例,占24.44%。可见,OLPc的高发年龄段是7~12岁。
    2.病因特点
    OLP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提示,OLPc可能和多种致病因素相关,如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修复材料刺激等。但和成人相比,儿童更少接触或受到以上各类因素的影响,这也可部分解释OLPc罕见的原因。
    2.1 免疫相关疾病史
    口腔黏膜固有层内T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是OLP的典型病理表现之一,这提示OLP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糖皮质激素及羟氯喹等免疫抑制药物对OLP有效也支持了上述观点。在Cascone等报道的系列OLPc病例中,约占87.5%的患儿有免疫疾病史。另有学者也报道了免疫相关疾病史,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等。但需采用前瞻性研究来阐明OLPc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免疫学领域研究发现,与成人相比,新生儿及儿童的免疫系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有利于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组织破坏,也可能是OLPc较罕见且大部分病例体征较轻微的原因之一。
    2.2 精神心理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忧虑、紧张、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会诱发OLP或使病情加重、迁延难愈。Patel等报道了1例同时患有自闭症的OLPc病例。另有调查发现,OLPc患儿常有学习压力大、精神创伤史(如父母离异)等情况存在。精神心理因素在OLPc发病及复发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2.3 遗传因素
    了解患儿的家族遗传史将有助于对OLPc的诊疗及监控。调查发现,部分儿童扁平苔藓病例有家族遗传史,但OLPc的家族病史则很罕见。从1991年至今,仅7例有家族病史的OLPc被报道。Singal报道了1例11岁的男性OLPc,其父亲和祖父也都患有OLP。Sandhu等报道1例12岁的女性OLPc,其母亲患有OLP。
    在殷操等报道的6例OLPc中,有一对8岁和6岁的姐弟。刘莉等报道了1例5岁女性OLPc,其姐姐患有OLP;还有1例10岁男性OLPc,其母亲患有OLP。Wang等报道了1例3岁男性OLPc, 其父母均患有OLP,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家族喜食辛辣、熏、腊、油炸食物。此外,研究提示基因多态性可能与OLP的发病相关,但在OLPc中尚未见相关研究。
    2.4 感染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感染被认为与OLP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此外,有报道提示疱疹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 HBV)感染可能与OLP有关。由于儿童期感染HCV、HBV后易成为无症状慢性携带者,因此应注意排查有病毒性肝炎家族病史的OLPc患儿是否存在隐性感染。
    3.临床特点
    3.1 好发部位
    OLPc一般累及多个部位,从文献45例OLPc最好发的部位是颊部,共31例(68.9%);其次是舌部,26例(57.8%)。其他较好发部位包括唇部(11例,24.4%)、牙龈(7例,15.6%),而口底(2例,4.4%)、腭部(2例,4.4%)、前庭沟(2例,4.4%)及磨牙后区(1例,2.2%)等部位则较少累及。可见,OLPc的好发部位和成人OLP无明显差异。
    45例OLPc同时伴发皮肤病损者仅6例(13.3%),累及部位包括颈、背、手、足等,但成人OLP伴发皮损的病例并不少见,有关OLPc较少伴发口外病损的原因尚未见报道。
    儿童扁平苔藓伴指(趾)甲病损者占2.6%~9%,OLPc罕有伴发指(趾)甲病损,45例OLPc中仅2例有指甲病损。Zychowska等报道了1例10岁男性患者,颊部OLP伴明显指甲病损,无皮损,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局部封闭,每4周1次,每次0.8 mg/kg,用药1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我们曾收治1例伴指(趾)甲病变的糜烂型OLPc,较其他OLPc有顽固难治的特点。
    3.2 病损类型
    有报道指出,大多数OLPc为网纹型,仅有少数呈萎缩型或糜烂型。在45例OLPc中,非糜烂型30例(66.7%),糜烂型15例(33.3%),可见糜烂型OLP在儿童中也并非罕见。
    3.3 症状和损害特点
    OLPc患者的症状相比成人OLP更轻,包括轻微粗糙感、灼痛或进食时疼痛加重等。部分OLPc甚至无症状而未被家长发现,这可能也是OLPc报道较少的原因之一。OLPc的口腔损害特征类似成人OLP,常表现为多发或双侧对称分布的白色网纹、丘疹、斑片损害,可同时伴萎缩或糜烂。
    3.4 组织病理学特点
    OLPc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均符合成人OLP的典型表现,即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棘层增生或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未见有关OLPc出现不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报道,部分家长担心患儿不能承受活检手术而拒绝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
    4.诊断特点
    对OLPc的诊断可遵循成人OLP的诊断原则及流程,即结合详尽病史及典型的口腔黏膜白色损害可作出临床性诊断,典型的皮肤或指(趾)甲损害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辅以免疫病理学等实验室检查可作出确定性诊断。因OLPc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口腔苔藓样损害、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等疾病相似,所以OLPc需与其进行鉴别诊断。
    5.治疗特点
    笔者提出了OLP的序列治疗,OLPc的治疗原则和成人OLP基本一致,但成人OLP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而对OLPc更偏向局部用药。
    因儿童体内的各脏器和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因此OLPc的临床用药受到限制。糖皮质激素虽是糜烂型OLP的一线用药,但对于儿童患者仍需谨慎,对于糜烂疼痛较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对于难治性和反复发作的病例,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可选择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HBV、HCV被激活而加重肝脏损伤,因此,HBV、HCV感染相关OLPc患者应避免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此外,尽管他克莫司、维甲酸和环孢素局部制剂对一些病例有效,但在儿童患者中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在文献纳入的45例OLPc中,有8例(17.8%)非糜烂型患者未给药;有33例(73.3%)仅采用局部治疗,其中14例(31.1%)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10例(22.2%)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局部制剂,6例(13.3%)使用局部抗真菌药,3例(6.7%)使用其他制剂;仅4例(8.9%)采用了局部联合全身用药,其中,1例年满16岁的糜烂型OLPc较顽固难愈,在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和利多卡因凝胶无效后,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30 mg/d, 疗程6周)和环孢素(4 mg/kg·d, 疗程3个月),但仍反复发作,该报道未记录药物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
    6.预后特点
    OLPc一般对治疗反应良好,复发病例较少,预后较好,约有1.87%的成人糜烂性OLP可发生癌变,但迄今尚无OLPc癌变的报道。在45例OLPc患者中,最长随访时间为8年,6例(13.3%)未记录预后,2例(4.4%)自行愈合,12例(26.7%)治疗后愈合,18例(40.0%)治疗后病损未完全消退但病情稳定,6例(13.3%)对治疗抵抗,1例(2.2%)复发。
    7.疾病管理模式
    由于在OLPc发生发展各阶段均可采取相应的防治和监控措施,因此,笔者首次提出OLPc的管理模式可参照三级预防策略制定。
    7.1 健康教育,消除诱因,病因预防
    积极做好OLPc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可能的多种诱因采取相应措施:(1)做好预防相关病毒感染的工作,对有HBV/HCV病史或家族史或生活在HBV/HCV流行地区的患儿应注意防护和观察;(2)关注患儿的精神心理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学习压力;(3)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其居住环境;(4)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合理搭配饮食,纠正偏食习惯;(5)为患儿制定有规律的锻炼计划,提高机体免疫力;(6)督促患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7.2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
    OLPc在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及体征轻微,应注意及早发现、正确诊断,这有利于控制甚至治愈疾病。对于损害不典型且顽固不愈者,可考虑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但对于低龄患儿应权衡利弊。确诊后,对于无症状非糜烂型OLPc一般不用药,以观察为主;对于有症状非糜烂型OLPc, 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糜烂型OLPc则可遵循成人OLP“分清主次矛盾,先控制充血糜烂、缓解疼痛,待急性炎症缓解后再控制角化,最后控制复发”的治疗思路,同时需结合患儿年龄及病情轻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若伴有皮肤、指(趾)甲病损,可请皮肤科医师协助诊疗。
    7.3 定期随访,防止复发
    OLPc的随访方案和成人OLP类似,对于糜烂型OLPc, 1~2周复诊1次,非糜烂型1~3月复诊1次;若病情稳定,一般每6~12月复查1次;若病情复发,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减缓发展进程。笔者建议在对OLPc进行长期监测过程中,除了肉眼观察,还可借助口腔自体荧光光谱检查、甲苯胺蓝染色等无创技术以及OPMDRisk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精准监控。

编辑: KQ88新闻网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