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垂直牵引对咀嚼效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2008-10-11 14:10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刘进 阅读量:3707

  【摘 要】垂直牵引是Edgewise技术矫治完成阶段用于对牙位进行精细调节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4位恒牙期固定正畸患者的矫治前,垂直牵引前、垂直牵引后三组咀嚼效率的对比研究显示:垂直牵引前与矫治前的咀嚼效率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牵引后与垂直牵引前及矫治前的咀嚼效率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垂直牵引对于维护口颌系统正常功能和形态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垂直牵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垂直牵引;咀嚼效率;Edgewise;牙尖交错

  正畸治疗追求的目标是平衡、稳定和美观。在我国活动正畸之所以很快被固定正畸所取代,最显著的差别是活动正畸不能有效的控制牙齿做三维移动,缺乏颌间调节机制,因此对面形态及功能的改善均有限。
  固定正畸在矫治的各个时期通过颌内及颌间牵引以获得协调的颌间关系(如Ⅱ类或Ⅲ类牵引);以及矫治结束阶段为获得良好的牙尖交错关系所做的垂直牵引,均对实现正畸的矫治目标意义重大。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4位恒牙期错患者,安氏Ⅰ类8人,安氏Ⅱ类6人,年龄12~30岁,男性4人,女性10人,减数设计5人(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期5~16个月,平均8个月。
  全部病例均采用Edgewise技术完成,结束阶段均常规使用垂直牵引术,牵引时间3~6周,平均4周。牵引完成后进入保持期。矫治完成的标准:磨牙中性,无间隙,上下牙之间有正确复合复盖关系,曲线及牙轴位正常,呈良好的牙尖交错接触关系。
  二、测试方式
  分别在矫治前,垂直牵引前及垂直牵引后测定其咀嚼效率。
  用花生米做试料,每人每次3克,按正常频率充分咀嚼30秒钟后吐在盛器内,并漱净口内的咀嚼物。用水将吐出的咀嚼物稀释至700ml,充分搅拌1分钟,静置2分钟后,取其上层混悬液放入岛津自动记录紫外分光光度仪(UV—265型,日本)上进行测试,在光谱波长590μm处测定其吸光数字,并自动打印测定结果。
  咀嚼效率较高者,花生米被咀嚼得细,溶液浊度高,光吸收量多,吸光度值的读数大,反之则小。

结果和分析

  矫治前,垂直牵引前及垂直牵引后咀嚼效率比较经方差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1);再经两两样本比较的q检验(表2),结果显示:垂直牵引后与矫治前及垂直牵引前的咀嚼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垂直牵引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而垂直牵引前与矫治前无显著性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若不经垂直牵引而结束矫治,则矫治完成时对错的咀嚼效率的改善不明显。

表1 矫治前、垂直牵引前、后咀嚼效率的方差分析
 

编号矫治前垂 直
牵引前
垂 直
牵引后
FP
11.0320.9571.767
20.5270.6310.730
30.6310.8001.152
41.1750.7891.692
50.7120.6260.890 7.054<0.01
60.6770.8230.878
71.1521.0341.285
80.9570.7560.896
90.9000.8000.870
100.7030.8050.961
110.7190.4280.925
121.0281.0031.302
130.7330.8761.176
140.6680.6590.861
    38.07

表2 三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

对比组
A与B
两均数之差
01.jpg (732 字节)A-01.jpg (732 字节)B
组数
a
q值P
1(牵引后)与3(牵引前)0.3134.920<0.01
1与2(矫治前)0.2724.286<0.01
2与30.0420.635>0.05

讨 论

  固定正畸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能在矫治各期适时有效地使用颌内及颌间支抗如常用的Ⅱ类和Ⅲ类牵引来矫治错,改善美观。矫治进入完成阶段时,又可进一步配合垂直牵引对牙位、位做精细调整,以建立上下牙列稳定良好的尖窝锁结关系。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