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移植在牙种植中的实验和应用研究进展

1970-1-1 08:01  来源: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7-1-9 15:59:22
作者:杨秀文 阅读量:1241

  牙种植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是要保证植入区有足够的牙槽骨。牙槽骨的吸收和局部解剖关系诸如上颌窦、切牙管、下牙神经管和局部骨凹的影响,使齿槽骨变低、变平和狭窄,常常造成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降低了种植成功率。为了扩大口腔种植术的适应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运用各种骨移植的方法,增加颌骨骨量,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既恢复了功能,也达到了美观的要求,为提高临床种植效果以及补救失败的种植体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近年来这一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1 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移植材料有松质骨、皮质骨和松质-皮质骨,来源有髂骨、肋骨、颅骨以及口内上颌隆突、下颌骨的正中联合区、下颌升支,其中髂骨的供骨量最大,口内供骨区以颏部供骨量最大,而且供骨便捷。
  同种异体骨有三种,冷冻、冻干和脱钙冻干骨(DFDB)。通常是从尸体骨中获得,不能直接用于骨移植,经脱脂、脱矿和盐酸胍以及X射线等处理后备用,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但也丧失了骨诱导性,骨修复能力较弱,与自体骨比较骨形成缓慢。
  异种骨移植材料有新鲜冷冻骨、脱矿骨和矿化冻干骨,具有血管化迅速,植骨区坚硬、稳定植入种植体的特点,所起作用同自体骨,具有骨诱导性,但是存在潜在的疾病传播的危险。
  人工骨替代材料主要有生物活性陶瓷类,目前最常用的是颗粒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和高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Perioglass等,这些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组织相容性的特点,但是没有骨诱导性,只有骨传导性,与宿主骨之间可发生化学接触,最终形成异源材料加强的结合骨,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但抗长强度差,其吸收率受颗粒的大小、多孔性、化学结构和成分的影响。

2 骨移植在牙种植术中的实验研究

  用骨移植的方法可以解决骨量不足的问题,增高和加宽牙槽嵴,然而在种植区是否适合植入牙种植体?哪些移植材料更利于种植体骨结合的发生?以及牙种植与植骨是同期种植还是延期进行?这些都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Schlieohke等[1]在小型猪的实验中发现,在小孔径的HAP块中植入种植体,骨结合的程度明显减少,因此认为移植材料用于扩大牙槽嵴是可行的,但种植区不适合植入种植体。不过另外一些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Shepers[2]将beagle狗的下颌骨缺损中植入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4个月后,在种植区植入种植体,通过质、量分析发现,生物活性玻璃对种植体的植入不仅没有影响,而且受植区-骨界面骨形成和骨重建更明显。
  虽然种植区可以植入种植体,但是各种材料对种植体的影响不尽相同,异种骨与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低于自体骨。Quinores等[3-5]实验发现自体骨、牛矿化骨基质、多孔颗粒HA、以及自体骨与HA的混合物均利于种植体骨结合的发生,而自体骨与HA的混合物可明显促进骨的形成和改建。Ishiharas等[6]将覆盖髂骨的种植体植入多孔HA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对于以后的种植还是必要的。
  在植入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后,需要确定种植体的植入时间。Schlieohke H等[3-5]在实验中把恒河猴分成两组,一组在植入骨移植材料移的同时植入牙种植体,另一组4个月后植入,观察发现,延期种植的效果优于同期种植。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们植入HA涂层的种植体,却得到相反的结果。由此看来,同期种植不一定比延期种植效果差,而且不同种植体可影响其与种植区的骨结合。

3 骨移植技术及其在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用于牙种植的骨移植技术包括拔牙窝内移植、牙槽嵴表面移植、下颌骨下缘移植、上颌窦底骨移植、种植体周围骨移植等。
3.1 拔牙窝内移植
  在拔牙窝内放入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可以防止牙槽嵴的最终塌陷与吸收,确保种植牙修复达到美观和功能的要求,实现即刻牙根修复,还可预防拔牙后2年40%-60%的骨吸收率[7]。AshmenA[8]在新鲜拔牙窝内放入柱形种植体,颈部及周围拔牙窝内植入骨移植材料,结果种植体骨移植物在功能方面达到94.1%的成功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