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动脉灌注白蛋白微球后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

2007-11-15 17:11  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郑根建 阅读量:1012

摘要 目的:研究金黄地鼠舌癌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经升主动脉灌注微球,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微球栓塞平面。结果:微球最佳灌注压力为30 kPa,随着肿瘤的发展,栓塞平面越向末梢端靠近。原位癌以前(包括原位癌),微球栓塞在肌性末梢小动脉水平;早期浸润癌期栓塞至微动脉水平,阻断了控制与其相连的肿瘤微循环内血流量的“总阀门”,此时栓塞效果最佳,侧枝循环最少;至晚期浸润癌时主要栓塞至中间微动脉水平,微球向末梢靠近,要获得更佳的栓塞效果,必须增加微球的用量。结论:本研究为临床选择最佳灌注压力、最佳灌注时机及最佳病例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微球 栓塞平面 金黄地鼠 舌癌

  微球栓塞性化疗,关键是要求作为载体的微球能够准确地到达靶组织且最大限度地集中于靶组织内,因而血管栓塞平面在微球的栓塞性化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微球栓塞平面的因素有微球的大小、靶区组织的血管分布状况以及灌注途径和方法等。在微球的大小及靶区血管分布恒定的情况下,灌注的技术因素无疑是影响栓塞平面最主要的因素。以往对微球灌注压力无统一的标准进行估算,多数以自己的经验进行,这使栓塞性化疗这一技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舌癌形成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变异,在微球大小及灌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微球栓塞平面是否会因为肿瘤血管的变化而改变,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微球大小、舌癌血管分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测定不同推注压力下微球在靶区的栓塞平面,从而为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推注压力提供技术参数。在确定最佳灌注压力后测定舌癌形成不同时期微球的栓塞平面,为栓塞性化疗提供基础研究的依据,为临床选择最佳灌注时机及灌注量提供实验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不同灌注压力动物分组:选用0.5%二甲基苯并蒽(DMBA)加局部慢性机械刺激方法诱发舌癌模型的18周金黄地鼠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Ⅰ、Ⅱ、Ⅲ、Ⅳ组。以10、20、30和40 kPa的不同压力,经心脏插管,升主动脉内灌注白蛋白微球50 mg和0.9%生理盐水3 ml的混悬液,5 min内灌完。
  相同灌注压力及注射时间下,舌癌形成不同时期动物分组:取正常对照组及0.5%DMBA加局部慢性机械刺激诱发舌癌模型12、15、18和21周组动物各2只,分别为A、B、C、D、E组,经心脏插管,升主动脉内灌注白蛋白微球50 mg和0.9%生理盐水3 ml的混悬液,5 min灌完。
  灌注压力的控制方法:采用LMS-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控制灌注压力。将灌注用10 ml针管和三通管相连,三通管一端和插入心脏的导管相连,另一端通过一胶管连至压力换能器,然后在仪器上控制所需压力。

1.2 实验材料

  牛血清白蛋白微球(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研制)直径29~116 μm,平均直径56.3 μm,直径40~70 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2.4%,使用前经60Co照射灭菌。

1.3 实验方法

  取白蛋白微球50 mg与0.9%生理盐水3 ml混悬留置备用。用1%戊巴比妥钠按50 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经左心室插人腰椎硬膜外麻醉用导管于升主动脉。将6号针头插入导管另一端,按所设计的推注压力灌注50 mg白蛋白微球和3 ml生理盐水的混悬液,另取2 ml生理盐水清洗空针及导管后注入升主动脉。术后立即处死动物,取下病变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

1.4 栓塞平面的测量

  将每个样本血管腔中有微球的组织切片,置于MIAS-2000显微图像分析仪(四川联合大学图形图像分析研究室研制)进行测量。测量前先定标,测量血管腔的最大横径及血管离肿瘤组织的最近距离,每两个标本之间取平均值。肌性小动脉、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的确定标准:肌性小动脉壁厚约6 μm,有3层完整平滑肌;微动脉壁厚约3 μm,只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中间微动脉壁厚约2 μm,仅有一层稀疏而不完整的平滑肌。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