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舌鳞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07-12-11 15:12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杨宏宇 阅读量:1812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更相关的人舌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将人舌鳞癌Tca 8113细胞行裸鼠原位移植并连续传代。对每代移植瘤和裸鼠口底、颌下组织、肉眼可见的颈部淋巴结以及下颌骨进行病理学观察。对第5代移植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第4代移植瘤及裸鼠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移植成功率为90%,液氮冻存复苏移植成功率为100%。移植瘤符合鳞状细胞癌特征,染色体检查表明其属人类染色体。4只裸鼠发生了口底和颌下浸润。1只转移至颌下淋巴结。癌细胞浸润肌肉,神经和周围血管。结论 本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人舌鳞癌的生物学行为,为舌癌的生物学及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 舌肿瘤  动物,实验  癌,鳞状细胞

  人舌癌裸鼠移植模型的报道仍限于皮下[1]。我们自1994年11月开始,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裸鼠舌原位移植和鼠间传代,旨在建立一种与临床更接近的人舌癌动物模型。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BALB/c-nu/nu裸鼠,3~5周龄,雌雄兼用,体重15~20g(同济医科大学和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全部裸鼠严格饲养在无特异性病原菌(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恒温(20~26℃)、恒湿(45%~50%)的空气洁净的层流架内;笼具、垫料、饲料和饮水均经高压蒸汽灭菌。
  2.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赠送)。
  3.原位移植:
  (1)原位接种:对数增殖期贴壁生长的Tca8113细胞消化后,RPMI-1640培养液冲洗、吹打、离心。调整细胞浓度达4×1010个/L。按35mg/kg体重腹腔注射1.25%戊巴比妥钠麻醉,每只裸鼠舌缘中份粘膜下注入细胞悬液0.05ml。共接种5只。
  (2)原位移植传代:细胞接种4周后,无菌切除移植瘤,并剪成1mm3~2mm3瘤块。待移植裸鼠麻醉后,剖开舌缘或舌腹粘膜,植入一瘤块。每代用鼠3~5只,移植瘤冻存与复苏、复苏后再移植[2]。
  4.观察项目:
  (1)移植成功率。(2)生长潜伏期。(3)每周2次测量移植瘤最长和最短半径A、B,按公式V=3/4πAB2计算瘤体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4)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处死或自然死亡荷瘤裸鼠均将移植瘤、口底、颌下组织、肉眼可见颈淋巴结、下颌骨(硝酸脱钙)、肝、肾、肺、脾等脏器解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5)电镜标本经常规戊二醛固定,超薄切片,日立H-600透射电镜观察。(6)染色体检查:取第4代移植瘤,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裸鼠骨髓细胞采用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均经Giemsa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

  一、移植瘤生长特性
  首代接种5只裸鼠均在7~10天成瘤。连续传代中,潜伏期渐缩短并稳定在10~15天,舌腹较舌缘移植瘤潜伏期短。第2、4、6代移植瘤生长曲线表明,生长高峰在15~30天,后期生长缓慢,符合Gompertz曲线的一般规律(图1);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0%(27/30),3例液氮冻存复苏全部成功。
 

图1 肿瘤生长曲线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
  1.解剖学观察:所有裸鼠的原位移植瘤超舌中线或占据舌前2/3,甚至充满口腔(图2)。移植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浸润性生长。瘤体表面光滑,质地硬,可见清晰的毛细血管,舌腹部移植瘤表面血管更为丰富。剖面呈均质状、乳白色,无包膜。部分瘤体中央液化。1~4代荷瘤裸鼠未见颌下、口底浸润。第5代1只带瘤生长74天,有口底浸润。第6代3只舌腹部移植的裸鼠,处死或死亡时有口底和颌下浸润,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粘连,约6mm×8mm。其中1只颌下淋巴结肿大。
 

图2 裸鼠舌原位移植瘤

  2.光镜观察:1、3、5代移植瘤癌细胞排列紧密,呈巢状、片块或条索状,细胞呈多角形,异形性明显(图3)。核圆形、卵圆形、大小各异,核分裂象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染色质较粗、深染;核仁多个,核浆比例增大。有的区域可见瘤巨细胞,有的癌巢中央坏死;舌腹部移植瘤间质中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癌细胞浸润肌肉、神经和周围血管(图4),并转移至颌下淋巴结。在移植传代中,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变化。下颌骨未见侵袭破坏;肝、肾、肺等脏器未见转移。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