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恶性肿瘤18例误诊分析(原创)

2007-12-28 09:12  来源:
作者:ncjhyf 阅读量:1905

涎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由于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在诊断与治疗中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虽然多数病例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有许多病例,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误诊与误治的情况,本文针对1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误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47岁。均以颌面部肿物就诊,发现肿瘤到就诊时间最长28年,最短3个月。
1.2 术前与术后的诊断 本组18例均以涎腺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恶性肿瘤(附表)。

附表 12例涎腺肿瘤术前与术后诊断对照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例数

腮腺混合瘤

粘液表皮样癌

6

腮腺混合瘤

腺泡细胞癌

3

腮腺良性包块

乳头状囊腺癌

2

腮腺良性包块

多型性低度恶性腺癌

1

颌下腺混合瘤

腺样囊性癌

1

慢性颌下腺炎

癌在多型性腺瘤中

2

颌下腺混合瘤

鳞状细胞癌

2

颌下腺混合瘤

导管癌

1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2.1.1 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不足   涎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良性肿瘤占70%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长期缓慢生长的肿瘤,不具备近期生长加快、疼痛及皮肤粘膜破溃等典型的恶化症状者,尤其是有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的体征与良性肿瘤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别。加之有些低度恶性肿瘤,病史长,发展慢,甚至可带瘤生长15年以上,往往以无痛性包块为主诉,初诊时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良性肿瘤上,放松了对恶性肿瘤的警惕性,术前较少考虑特殊检查,只对个别位置深、体积大、有恶变迹象的肿瘤进行B超或CT检查,故容易造成误诊。
2.1.2 未及时行影象学检查 B超、CT对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与相关器官的关系有相当大的价值,临床有时单纯凭借于B超和CT检查断定肿瘤的良恶性不一定可靠,尤其是有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用特殊检查定性也非常困难。有些病例影象学报告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包膜完整,符合良性肿瘤的表现,但术后病理诊断却为恶性肿瘤。本组中4例颌下腺、6例腮腺恶性肿瘤的误诊即属于此类情况。
2.1.3 未行术中冰冻活检 按常规,应根据术中冰冻活检明确肿瘤的性质,确定手术的范围,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严格执行。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的早期临床表现酷似混合瘤,若近期内无恶化表现,术前诊断良性瘤,术中观察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粘连,故放弃冰冻活检。本组4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和1例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颌下腺腺样囊性癌就因此误诊。慢性颌下腺炎有时和周围组织粘连,临床有时很难与肿瘤的炎性粘连浸润区分,1例颌下腺癌在多型性腺瘤中,肿瘤3 cm×3.8 cm,质中等,活动无触压痛,术前诊断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术中也未行冰冻活检,造成误诊。
2.2 减少误诊的几点建议 ①详尽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某些早期的低度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主诉大致相同,应从病史和检查中仔细分析发现差别,如肿瘤的硬度、活动度,有无轻微疼痛,表面光滑程度,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等。发生在小涎腺的恶性肿瘤侵及粘膜时,除了质地硬、表面不光滑外,还可见网状扩张的毛细血管。马大权 报告腮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可达97%,虽然此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细胞诊断的正确性明显受各医院实际水平的影响,但我们认为针吸细胞学检查,并参照影象学检查综合判断,是非常必要的。②术中观察是鉴别的关键,如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完整的包膜,边界不清,色泽灰暗者,均应高度怀疑恶性。③术中加强冰冻切片的检查,据此决定手术范围,即使是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的病人,术中也应该做冰冻切片检查,尤其是对于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的病例,尤为重要 

编辑: 唐建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