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10-15 16:10  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周琦 阅读量:1245

摘要 目的:研究下颌骨骨折后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1年起收治的218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牙槽突骨折采用颌间拴丝或牙弓夹板,髁突颈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下颌骨骨折中有80例采用切开复位,断端选用钛合金微型夹板或钢丝结扎固定,其余的采用颌间结扎、颌间拴丝弹性牵引辅以颅颌绷带及克氏针钻骨定位加自凝塑胶外固定等方法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总成功率为95.4%。结论:正确地选择适应证是各种治疗下颌骨骨折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微型钛夹板 骨折内固定

  下颌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颌面部损伤。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自1991年以来收治2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拴丝结扎固定、弹性牵引,克氏针钻骨定位加自凝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1],收到满意效果,成功率94.5%。特别是应用微型钛夹板作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有其独特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男171例,女47例,男女比约4∶1。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2.5岁。
1.2 致伤原因
  车祸91例,占41.8%;跌伤65例,占29.8%;打击伤38例,约占17.4%;其它原因24例,约占11.0%。车祸占首位。
1.3 骨折部位
  颏联合部42例(19.3%),下颌体部66例(30.3%),下颌角部55例(25.2%),下颌支部9例(4.1%),髁颈部28例(12.8%),牙槽突18例(8.3%)。其中下颌双骨折46例,伴上颌联合骨折39例。
  218例中有127例为闭合性损伤(58.3%),91例为开放性损伤(41.7%)。

2 治  疗

  牙槽突骨折18例,其中3~4牙位骨折10例采用牙间拴丝结扎,4个以上牙位骨折5例用牙弓夹板,伴牙周病3例用牙周夹板,固定3~4周。
  髁颈骨折28例,采取颌间牵引,复位后固定3~4周。3例开放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骨间固定,术后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3周。
  下颌骨折172例,其中除6例因多脏器原发损伤或术中意外死亡外,80例因开放性骨折或失牙过多无法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施行切开复位、断端选用钢丝结扎固定35例,钛合金微型夹板固定45例。3例用克氏针钻骨定位加自凝塑胶外固定。余83例采用颌间结扎、颌间拴丝弹性牵引辅以颅颌绷带。

3 结  果

  牙槽突骨折18例在固定3~4周后拆除结扎丝或夹板均获良好愈合。髁颈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固定25例,3周后去除固定训练开口,至半年开口度可达2~3指,开放复位中1例创口感染,经去除结扎丝后创口愈合,但其张口度虽经训练8月后亦仅近2指。单纯下颌骨折中除2例拒治外,余131例治疗后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基本正常,而合并上颌骨折的39例,张口度均有一度受限,咬合关系多需调,3例需义齿矫正,2例复杂骨折入院时因伴脑外伤昏迷,伤后3周病情稳定后骨折已错位愈合,咬合关系、张口度、面部外形均有重度障碍,属治疗失败病例。本组218例除来院死亡、拒治、治疗失败共10例外,总成功率为95.4%。

4 讨  论

4.1 髁状突颈部骨折的治疗
  现行的方案大致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原因是髁状突区域的特殊解剖结构以及颞颌关节的特殊功能,手术本身即是对结构的破坏及影响功能恢复。对于髁状突区域骨折手术与否,Zide和Kent提出了4条手术指征:①骨折的髁状突移位至颅中窝,②闭合性复位不可能获得正常的咬合关系,③髁状突从关节囊的侧方脱位,④异物侵入(如射击伤)[3]。本组3例因为单、双侧髁状突颈部的开放性骨折,通过保守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符合上述的②、③指征,手术后疗效满意。
4.2 颏联合、下颌体、下颌角、下颌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传统的颌间拴丝结扎,弹性牵引且辅以颏兜或颅颌绷带等,有其固有的优点。但是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如:①固定时间较长,使患者的生活不便,语言、进食受限,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疗效。②口腔卫生较差,抑制涎腺分泌,龋坏、牙周病的发病率增高,特别是在骨折端口内粘膜破损,影响骨折的愈合。③拆除骨折固定后,下颌的运动功能又需要一个改建、适应的时间过程。④对于多发骨折,上、下颌骨同时骨折,无健侧为参照,勉强拴丝、弹性牵引达不到恢复关系的目的。笔者认为,对于:闭合性、单发、线型对外形和美容的要求高,特别是女性下颌骨骨折患者,拴丝固定、弹性牵引疗效更为显著。否则应考虑切开复位固定方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