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创伤性面瘫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2007-11-23 15:11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王立军 阅读量:1339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面神经撞击伤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不同速度和压缩幅度撞击20 只SD大鼠右侧面神经干,造成面神经不同程度瘫痪。结果:不同撞击条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瘫,面瘫严重度与撞击速度和撞击压缩幅度成正相关关系,面神经干可出现散在纤维断裂、大部分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干完全断裂等病理改变。结论:所建立的大鼠创伤性面瘫动物模型操作简便,测速精确,致伤撞击力可控,且具有重复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瘫,其损伤病变与人类相似,病变典型,因此可做为研究创伤性面瘫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创伤和损伤;动物模型

   颌面部撞击伤可见于各种意外事故中,它所造成的面神经挫伤进而面瘫是临床救治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采用面神经压榨伤或切断伤模型进行实验研究[1,2]。面神经切断后,只需做吻合或神经移植即可逐渐恢复功能, 已被大家公认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其研究价值日趋减少;而面神经压榨伤模型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与临床所见的面神经撞击伤的复杂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与临床实际情况更加相符的实验模型来满足创伤性面瘫的研究需要。本研究采用标准气动式多功能撞击机撞击大鼠面神经干,试图建立如上所述新的动物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准气动式多功能撞击机
   该机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制,由气动式撞击机,激光测速仪和万能动物固定台组成。气动式撞击机为该机主体,采用高压气体为驱动动力,可产生5~90 m/s的撞击速度,撞击质量与速度均可按需调整,撞击压缩幅度可以精确控制;激光测速仪可实时、精确地测量撞击速度;万能动物固定台便于固定动物各种体位,并可做四维方向调整。
1.2 实验动物的选择
  选用年轻、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白色大鼠(上海B&K动物公司)20 只,体重190~250 g。饲养室温(23±1) ℃,空气湿度50%~70%。每3或4 只动物一笼(280 cm×200 cm),动物可自由走动并摄取标准饲料(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与自来水。光线暴露:自然长度的昼夜循环(12/12 h的明暗周期),将20 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 只。
1.3 致伤方法
  所有SD大鼠用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解剖右侧面神经, 显露出咬肌表面的面神经上下颊支,将动物侧卧位固定于万能动物固定台上。将撞击探头接触到咬肌表面,将上下颊支完全覆盖,以撞击杆质量为4.5 kg, 撞击探头直径为1.1 cm,撞击速度为5、15、20 m/s进行撞击, 撞击压缩幅度分别为0.5、1.0 cm。所造成的面瘫以触须运动及平衡观察为指标,分为部分面瘫与完全面瘫。部分面瘫即触须集中伸直并向后伸展,但能部分抖动;完全面瘫指触须集中伸直并向后伸展,完全不能抖动[3]。 表1列出了每组动物所采用的撞击参数及造成的面瘫、死亡情况。

表1 每组动物撞击参数及面瘫、死亡情况(n=4)
 

组别 撞击速度
(m/s)
压缩幅度
(cm)
部份
面瘫
完全
面瘫
面神经
干断裂
死亡(5
min以内)
1

5

0.5

31 00
2100.51300
3150.504 42
451.004 43
5101.004 4 4

注:n代表每组动物数目

1.4 实验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伤后2 h,经腹腔内过量注射戊巴比妥钠(100 mg/kg)使大鼠处于深麻状态,仔细分离切取右侧面神经上下颊支,将标本置于体积分数为2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2周后,常规脱脂、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切片厚约5μm,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摄影。

2 结 果

  3、4、5 组死亡大鼠撞击后伤口处均发生大量出血,进而耳、鼻出血, 在伤后5 min内死亡。解剖大鼠见面神经干已离断,颊肌、硬腭均碎裂(尤以 4、5组为重),血液进入呼吸道、肺部。组织学观察:1组动物中造成部分面瘫的大鼠可见面神经干内散在的纤维断裂,成堆的红细胞从血管中逸出,还有散在炎细胞(图1)。2组动物中造成完全面瘫的大鼠可见面神经干内纤维大部分断裂,但神经外膜基本完整(图2)。3、4、5 组动物面神经干均完全断裂,可见一侧断干内神经纤维几乎全部断裂,神经外膜亦破裂(图3)。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