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隙在骨性粘连死髓牙拔除中的运用

2007-12-3 16:12  来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柯辉 阅读量:1539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本组骨性粘连死髓牙病例总数为89例,男性:46例,女性:43例,年龄范围在18~56岁。其中第一磨牙32例、第二磨牙26例、前磨牙18例、前牙13例、牙冠缺损1/2以上的53例、残根者36例,做过根管治疗的81例。X线显示牙周膜部分中大部分消失而为白色密度较高显影。
  增隙方法:
  完成拔牙术前准备后,根据牙片显示骨性粘连的部位、范围、以及试挺时对牙运动趋向的阻力感觉,确定骨性粘连程度、部位,然后选择合适宽窄的挺子置于需要增隙处,即牙根与牙槽骨骨性附着处,用骨锤轻轻叩击,使牙与牙槽骨骨性附着间分离出一窄小间隙,在骨质薄弱不便用挺处,用消毒过的高速涡轮机配以细长裂钻在根周钻出间隙。消除骨性粘连,交替运用增隙,挺牙、钳拔等方法拔除病灶牙。多根牙可视情况分根,再逐根增隙后拔除。
  增隙时注意:①根据X线牙片显示,结合实际操作中骨性附着造成的阻力感觉,确认骨性粘连处;②选择宽窄适宜薄型挺子,用骨锤轻快叩击,增隙不可盲目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增隙可逐步与挺、拔交替进行;③应遵循牙挺使用原则,整个过程应视野清楚,避免对牙槽骨壁及神经、血管造成损伤。

结果

  89例骨性粘连牙有4例断根,其中2例牙根为远中过大弯曲,1例根尖较细,1例牙骨质增生,根尖端球形增大,后用翻瓣凿骨法取出。3例病灶牙拔除后,牙根上舌侧或唇侧粘有小块牙槽骨骨折片,估计增隙时因舌侧、唇侧骨壁较薄,增隙不够或不完全所致。余82例患牙通过增隙,顺利拔出,术后追踪询查,术后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