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面神经撞击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2007-12-11 14:12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王 阅读量:1297

〔摘要〕 目的:研究面神经遭到撞击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撞击枪撞击兔面神经,建立了不同撞击条件下的损伤模型,伤后于不同时间取材,切片行HE,Weil 及 Bielschowsky改良法染色观察轴突,髓鞘,雪旺氏细胞及周围结缔组织变化。结果:1,撞击面神经总干,动物可因颅脑损伤而死亡。2,面神经颊面干可受撞击而致伤,软组织可起缓冲作用而减轻面神经损伤程度。3,撞击可造成面神经II度损伤,病理表现与挤压伤近似,但伤后神经周围血管有弥漫性血栓形成,这是其损伤特点,且血管的再通与面神经的恢复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结论:该研究为面神经撞击伤提供了病理学依据,所用撞击枪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也为研究动物撞击伤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工具。
关键词 面神经;创伤与损伤;病理学

  为研究面神经受到撞击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本文以撞击枪撞击家兔面神经,建立了面神经损伤模型,针对不同损伤条件,初步探讨了面神经损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提供了研究动物撞击伤的一种新的试验工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成年长耳白毛家兔34 只,5~6 月龄,雄性,体重2.0~2.5 kg,单笼兔块料喂养。34 只动物,可供选用的面神经共68 侧,因撞击中死亡5 只,故实际撞击63 侧,分组如表1。

表1 实验动物分组与检测时间

组 别    检测时间(d)

合计(侧)

0 3 15 306090
撞击总干(A)

5

     

5

未暴露撞击(B) 

6

4

3

3

 16
垫金属片直接撞击(C) 6 4 3 3

3

19

垫金属片间接撞击(D)  64 3 3  16
对照组(E)  3 22  7
合计(侧) 521 14 11 9 363
 

1.2 撞击装置 采用由DS-50型射钉抢改装而成的撞击抢,射钉弹药量经成都军械研究所标定,撞击速度为5~40 m/s,撞击能量为2.5~60 J,撞击头直径分别为3 cm,7 cm,撞击速度可提供5、8、 10、20、40 m/s。经预实验后,选用5、10 m/s两种撞击速度,其重复误差低于5%,撞击速度加大则动物死亡率明显加大。
1.3 实验方法 对34 只家兔68 侧面神经进行撞击,分组如下:①解剖暴露面神经总干位于耳软骨后下方腮腺内,将软组织复位,以5 m/s、3 cm撞击头撞击总干。简称A 组。②解剖暴露面神经颊面干后将软组织复位,以10 m/s、7 cm撞击头撞击相对瞳孔正下方之颊面干。简称B组。③解剖暴露面神经颊面干后将其后方垫一块1 cm×1 cm、厚0.1 cm金属片,以10 m/s、7 cm撞击头直接撞击面神经,位置同②。简称C组。④同③,将软组织复位后撞击颊面干,位置同2。简称D组。⑤对照组,解剖暴露面神经颊面干约15 min。简称E组。
1.4 取材 伤后在不同时间段取材,取材部位为总干分出耳支处近心端0.5 cm至远心端1 cm,颊面干取以瞳孔正下方为中点含近远心端各1 cm,切断后迅速置于体积分数为10% 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1.5 切片和染色 将神经干横断及纵断包埋,连续切片,行HE、Weil 苏木精及Bielschowsky 改良法染色,光镜观察。
2 结 果

2.1 A组 5 只家兔受撞击后均死亡,故神经未作检测。
2.2 B组 共撞击16 侧面神经,有6 侧同时伴有上颌骨粉碎性骨折,位于眶下,碎骨片细小,未损伤面神经,亦未影响上颌功能。受损侧面肌抽搐,神经干轻度水肿充血,周围小血管破裂出血。损伤后3 d镜下见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部分髓鞘呈点片状丧失,轴突连续但粗细不均匀,少数可见毛刺样突起。15 d时仍有血栓,脱髓鞘改变明显,近神经束膜处髓鞘变性成空泡状(图1)。轴突银染均匀,但仍可见腊肠样不均一改变。雪旺细胞肿胀。30 d时仍有髓鞘空泡样变,但范围较15 d时缩小。轴突仍有肿胀。雪旺细胞增多。60 d时髓鞘及轴突已基本恢复正常,雪旺细胞数量仍较多,形态尚正常。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