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及治疗

2007-8-13 10:08  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徐慧芬 阅读量:1165

摘要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与腭裂修复术及术前年龄的关系。了解腭裂患者伴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情况及鼓室置管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声导抗检查和纯音测听判断中耳功能及听力。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特点。结果:腭裂术前患者75.5%为异常鼓室图,其中3岁前患者高达81%,术后患者41.2%为异常鼓室图。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阳性率分别为20.1%和24%。6耳分泌性中耳炎经中耳置管治疗后,由中度听力下降恢复至正常听阈,4/8耳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结论:①早期修复腭裂,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②患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早期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音发育。
关键词 腭裂 咽鼓管 鼓室图 中耳功能障碍

  笔者[1]前期曾探讨腭裂患者易伴发中耳功能障碍的原因。本文对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腭裂患者伴有的中耳功能障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腭裂术前和术后患者共139例(275耳)为1996年10月~1998年3月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住院和门诊患者(表1)。

表1 139例腭裂患者一般资料

腭裂
修复术
例(耳)平均年龄
(岁)
最小年龄
(月)
最大年龄
(岁)
3岁内
例(耳)
术前122(241)5.633146(91)
术后17(34)10.1730

1.2 方法
1.2.1 声导抗检查 由专门技师采用Madsen OB-77型声导抗仪对患者中耳功能进行检查。鼓室图分为A,B,C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鼓室图内压力与大气压平衡。B型为异常鼓室图,常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示鼓室呈负压,鼓室内有积液。C型为异常鼓室图,示咽鼓管阻塞,中耳功能障碍,鼓室内压为-0.98 kPa(-100 mm H2O)或更低。
1.2.2 纯音测听 采用Madsen OB-822型听力计对能配合的37例(73耳)患者进行纯音测试,取语频500、1000、2000 Hz气导阈值(dB)平均数进行评价。
1.2.3 鼓室内分泌物细菌培养 在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置管术前,灭菌的情况下鼓膜穿刺抽吸鼓室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2 结  果

2.1 声导抗检查结果
  腭裂术前122例(241耳)患者声导抗检查结果为A型鼓室图59耳(24.5%),B型鼓室图143耳(59.3%),C型鼓室图39耳(16.2%)。其中3岁以内的患儿有46例(91耳),其B型鼓室图有73耳(80.2%)。术前组中有功能障碍者占75.5%。而17例(34耳)腭裂术后患者中,声导抗检查为A型鼓室图有20耳(58.8%),B型鼓室图12耳(35.3%),C型鼓室图2耳(5.9%)。术后组中有中耳功能障碍者仅占41.2%。
2.2 纯音测听结果与鼓室图的关系
  37例(73耳)合作的腭裂患者作了纯音测试。测试结果与鼓室图的关系见表2。

表2 73耳纯音测听结果及与鼓室图关系

听力气导阈(dB)A型B型+C型
%%
正常听阈≤253492925
轻中度听力
减退26~55
382775

2.3 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中59耳获置管治疗,其中54耳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为20.7%(6/29样本),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为24.0%(6/25样本)。
2.4 鼓室置管术后随访结果
  获置管治疗的59耳中,有14耳获得随访。其中6耳治疗后2周行纯音测听,结果听力气导阈由大于或等于41 dB变为小于或等于25 dB。8耳治疗后4~11月进行声导抗检查,结果术前8耳鼓室图为B型,术后鼓室图A型4耳,B、C型各2耳。
3 讨  论

3.1 腭裂修复术与中耳功能障碍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术前组有中耳功能障碍患者占75.5%,而术后组仅占41.2%。作者认为,除了修复后的腭部分隔口、鼻腔,减少咽部细菌感染的机会,改善咽鼓管咽口的水肿状况以外,更主要是恢复了软腭肌肉的连续性和功能位。健康人咽鼓管的外三分之一为骨性结构,与鼓室前壁相通,内三分之二为软骨结构,以咽鼓管咽口与鼻咽侧壁相通,软骨部分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及咽鼓管咽肌的附丽,在张口、吞咽、呵欠、唱歌时,上述肌肉收缩,使咽鼓管行使正常功能,保持鼓室与大气相通[2]。腭裂修复术前,上述肌肉的附丽和走行方向不正常,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咽鼓管正常的舒张。腭裂修复术后,软腭肌肉的连续性以及功能位的恢复,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但笔者认为这种改善是不彻底的。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编辑: 姚红祥

网友评论